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详解
日
好,阴性症状疗效差
差
奋乃静 10-60mg/日 作用缓和,阴性症状疗效欠佳
氟哌啶醇 6-20mg/日 对阳性症状同氯丙嗪, 对兴奋 及慢性病人疗效好
舒必利 200-1500mg/ 治疗分裂症需要较高剂量;对
日
幻觉、妄想作用不如酚噻嗪类
及丁酰苯类,对紧张型及慢性
退缩、淡漠的病人效果较好。
氯氮平 100-400mg/ 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疗
D2 受体阻断:
- 抗精神病作用
副反应: ▪EPS
▪催H乳a素lo水pe平ri升d高ol
α1 受体阻断:
- 低血压 - 眩晕 - 嗜睡
-感改症善状阴性D症1状/情
D2 抗精神病药
Clozapine α1
Quetiapine
M1
D2
MUSC 5-HT2
a1
a2
H1受体阻断:
- 体重增加 - 嗜睡
M1 受体阻断:
丙嗪)
升高
第二代
(如利培酮、齐哌 西酮)
EPS (TD?)与 剂量有关
升高
第三代 (如氯氮平、再普 EPS/TD较少 不升高
乐、奎硫平)
Maguire G.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02. 63 (Suppl 4): 56-62.
疗效
仅对阳性症状有效
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 有效
– 难治性病例 – 共病状态(如抑郁、焦虑) – 副反应严重
用药原则:充足剂量
充足剂量:等价于氯丙嗪300~1000 mg/日 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缺乏对照研究提示治疗
的有效阈值,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常常小于治 疗量。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范围
药物 治疗范围 疗效
弱点
氯丙嗪 200-800mg/ 镇静作用强,对幻觉妄想疗效 副作用大, 对慢性疗效
A 从组1(如果组1中 的药没有被首选)、 2、3或4中选择一种 不同的药
阳性症状 的反应不好
返回到A
反应良好 副作用小
继续
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返回到B
阳性症状 的反应不好
返回到A; 考虑ECT; 考虑对治疗有抵抗 病人的有关建议。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差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差异
与氟哌啶醇比较效应值大小*
日
效,难治型病人疗效好
副作用较轻,作用缓 和 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
本药可影响睡眠,不 宜晚服,主要副作用 为引起内分泌变化, 如体重增加、泌乳、 闭经、性功能减退。 粒细胞减少,肥胖,过度 镇静,可能加重或引起 糖尿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
用药原则:足够疗程
药量
8-10周
8个月
加量
1-5年甚至终生
疗效广谱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临床标准
EPS 催乳素增高 阴性症状 认知症状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
+
-
-
±
-
±
多巴胺通路与抗精神病药物作用
抗精A神nt病ips药yc物ho:tic作s B用in机din制g Affinities
阻断 5HT2A 受体:
-调节多巴胺的释
放, 减轻EPS
- 便秘
H1
- 口干
Risperidone
Olanzapine - 视物模糊 7
美国初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规范
第1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第2步:第二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第3步:氯氮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处方模式
美国
95%
德国、法国 70%
中国、日本、 50%
香港、新加坡
中国 氯氮平 香港 奥氮平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0.10 -0.20 -0.30
p=2x10-8
*效应值=(新型药物-传统药物进步分数)/总体标准差
p=3x10-7 p=2x10-12 p=3x10-9 p=0.03
p=NS p=NS
p=NS
p=NS
p=0.08
新型 药物
组1:经典抗精神病药 组3:氯氮平
组2:利培酮 组4:新的抗精神病药—思瑞康,奥兰扎平
反应良好 副作用小
从组1、2或4中选择一种药物
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阳性症状 的反应不好
继续
从组1、2或4中选择一种不同
的药;如果EPS,TD或催乳素
增高已成为问题,考虑组4
反应良好 副作用小
继续
B 从组2、3或4中选择 一种不同的药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展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
ECT 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硫利达嗪 洛沙平 奋乃静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思瑞康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抗精神病药的新分类
抗精神病药
EPS/TD 催乳素
第一代 (如氟哌啶醇、氯 EPS/TD严重
新型抗精神病药 (喹硫平,氯氮平除外)
用药原则:足够疗程
急性期 Acute Phase
– 2周内达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通常为8-10周
巩固期 Stabilization Phase
– 巩固治疗期至少应在6个月以上 – 剂量保持急性期的治疗剂量
维持期 Stable Phase
– 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 – 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 甚至终生 – 有自杀倾向和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维持终生 –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300~600 CPZ equiv mg/day – 新型药物:维持期剂量应尽量保持有效治疗剂量
传统 药物
Davis JM, et al. 《美国精神病学档案》. 2003; 60:553-564
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原则
单一用药 充足剂量 足够疗程 个体化
用药原则:单一用药
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约50%左右患者疗效不理想 无证据表明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急性期和首发患者应单一用药 联合用药需慎重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的类型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指南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则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许崇涛
精神分裂症治疗史
宗教治疗:驱魔治疗 18-19世纪:鸦片镇静 1933年:胰岛素昏迷疗法 1938年:电休克治疗(ECT) 1952年:氯丙嗪应用 1959年:金标准药氟哌啶醇问世 1971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问世 1990s:多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继问世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与换药
选药原则:根据疾病的表现形式、病程、躯体状况、既往用药史,及对药 物长短期疗效, 安全性的评估
首发患者:激越、躁动、攻击和失眠等兴奋症状,可在2~3周内控制;幻 觉、妄想和思维障碍多在3~4周左右见效。在药物疗效未发挥前不应随意 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