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义:【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方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二、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2、一个节目,即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3、一次节目,即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
三、我国电视节目也存在多种分类:1、按内容性质分(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社会教育、学科教育)、文艺性节目(娱乐性、综艺)和服务性节目(包括广告)。
2、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节目。
3、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
4、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5、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
四、广播电视的科技特性(一)传播的迅速及时:1、即时性的时效性效果;2、同步性的连续性效果(二)播映的超越空间:1、超空间的渗透性;2、同所性的现场感(三)信息的直观可信:1、声画兼备,声情并茂;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接受的家庭方式:1、接受的随意性2、接受的家庭方式(五)广播电视的弱点:1、传播手段的易逝性2、传播内容的表面性3、接受方式的被动性五、【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相对来说,电视画面是始终伴随着声音或字幕等元素出现的,所以电视写作呈现出以画面为中心、为视听服务的特点。
六、写作中有两种倾向应该引以为戒:一种是解说过多,描写的内容与画面重复,失去了真正的作用,甚至引起观众的反感,干扰收看;另一种是与画面严重脱节,造成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各行其道,声画两张皮,失去了视听复合语言的优势。
○为看而写的具体要求:1、少而精当2、实而具体3、主次分明。
七、电视写作包括的几个方面:1、节目的组织和策划方案的写作。
2、电视片解说词的写作。
3、主持人串词的写作。
八、电视写作的特征:1、非独立性特征电视写作具有非独立性特征,电视文案写作是电视创作整体创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电视文案只有摄制成电视作品才有意义。
从电视节目(包括电视片)的成分构成上来说,解说词、字幕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它们又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无法单独游离于其他电视构成要素而存在。
由于电视媒介的三大传播要素——画面、语言、音响三者缺一不可,因此,电视写作失去了其独立性。
2、相对不完整性特征电视解说词写作有一条基本原则:即所谓“跟”、“贴”、“让”的原则。
要求解说写作必须紧跟贴近画面,并强调如果文字写作与画面冲突,就要无条件地给画面让位。
3、电视写作往往从节目的类型风格样式出发完成对自己的规范,而较少带有作者个性表达的色彩。
九、【广播写作——为耳朵而写】形象生动的要求:(1)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
(2)多用双音词。
(3)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变成形象说法。
(4)不用倒装句、祈使句。
十、节目样式:1、单一式2、专题式(①固定性②临时性)3、栏目式4、综合式5、板块式6、杂志式。
十二、广播电视写作中的常用文体类型:(1)广播新闻节目和电视新闻节目写作(2)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写作(3)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写作(4)其他类型的电视文体写作十三、广播写作:1、口语化2、通俗易懂3、朴实自然4、简短明晰5、形象生动6、节奏感强7、格调与文风。
※第二章※一、新闻的共性规律:(一)时效性(二)真实性(三)客观性(四)社会性二、广播电视写作的语言表达要求1、易于接收接受。
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该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可听性。
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
3、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4、完整性。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5、通俗性。
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
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三、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稿的关系:1、写解说词的时候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2、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
文字要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四、美国新闻学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①、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②、在你不知道要说什么以前,不要动笔去写。
③、要表现、不要陈述。
④、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⑤、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⑥、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⑦、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用副词。
⑧、尽量避免自己去做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⑨、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⑩、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五、新华社记者徐占锟------《新闻写作基础与创新》1、新闻五要素要俱全;2、要有全局性的概括材料;3、善于选择和运用典型事例;4、尽可能描写现场情景;5、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新闻。
六、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记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容许有任何虚构、夸大、减弱或缩小。
(5个W 和1个H要真实)2、记者在新闻中对新闻的阐述、解释、说明也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违背客观事物本质的歪曲或掩盖。
(认识正确、判断正确、分析明确、叙述准确)七、(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之一)新鲜生动:1、注意截取新鲜的事实。
2、抓住事物特点。
3、选择新鲜的角度。
4、使用生动的语言。
简洁明快:1、会抓新闻,知道新闻价值体现在哪些事实中,一下子能够提炼出来。
2、短新闻要求文字简洁、精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3、新闻主题集中突出,一目了然。
4、在写作上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把精彩、充实的内容表现出来,将段落划短,少用长句、复杂句,多用短句。
5、短新闻仍然可以涉及重大题材,揭示重大主题。
八、解说词的作用: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
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1、注重用事实说话;2、真实准确、迅速及时;3、新鲜生动、简洁明快。
※第三章※一、消息类电视新闻:在真实、客观的基点上,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传达党和政府的法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短、频(广)、快、活二、消息类新闻存在的问题:具体事实少,抽象概念多;典型事实少,名词议论多;概括性材料少,总结性数字多;现场形象展现事实少,万能画面多等问题。
(增强创新意识):三、独家新闻:【原是西方新闻学的术语,是指抢先刊载或首先发布独自一家报道的新闻。
】是最有力的新闻竞争手段;是新闻机构借以吸引群众,增加收视率、收听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新闻机构提高知名度、权威性的手段。
四、新闻由头:【又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
】由于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必须找到这个事实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一个缘由,才能称为新闻。
也叫“新闻眼”。
五、非事件性新闻如何抓新闻由头:①以变动为新闻由头:要从事实渐进的变化过程,努力挖掘出最新的变动,以新的变动作为“由头”。
有的成就经验或问题性新闻,实在找不到作为最新变动的由头。
遇到这种情况,也可采取记者在现场目击的方法,抓住事实存在的现场的某一情景或某一活动作为新闻由头。
②在现场抓新闻由头:有的成就经验或问题性新闻,实在找不到作为最新变动的由头。
遇到这种情况,也可采取记者在现场目击的方法,抓住事实存在的现场的某一情景或某一活动作为新闻由头。
六、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充分展现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
】1、从事物的特点中找角度2、从事物的变动中找角度3、从事物的异常中找角度4、从事物的对比中找角度5、从现场采访中抓角度6、从现场事态的高潮中抓角度。
七、新闻主题的产生大致是两种:1、先深入采访,掌握了大量材料,从而形成主题;2、根据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等,先有初步主题构想,用它作为观察和分析现实的参考,而主题的深入完善,甚而主题立意的修定转向取决于实际情况的材料挖掘。
新闻立意:1、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要选准角度,以最佳的新闻角度提炼最有价值的新闻主题。
3、要对具体事实有宏观的观照,高瞻远瞩地把事物放在全局的局势下比较衡量,判定其意义所在。
八、选择主题的原则是:1、要有时代特色。
具有决策性、方向性、对全局有影响,有一定政策思想高度的;2、要有超前意识。
获奖新闻〈广州——一座不设防的城〉3、要立足群众需要。
获奖新闻〈中和村“反哺”土地为子孙〉〈三万南下民工滞留火车站〉九、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
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十、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2、解惑3、表态4、深化十一、广播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介中的具体运用。
十二、广播消息类新闻与广播新闻评论的不同:1、广播新闻传递的是事实性信息,广播新闻评论传递的是意见性信息;2、广播新闻以事实性话语为主,广播评论以分析性话语为主;3、广播新闻以事实性、陈述性为主,广播新闻评论以客观性、深刻性为主。
十三、广播评论的三大法宝:确凿的数据、严谨的结构、理性的力量。
十四、广播评论的体裁和样式可分为两大类:1、是由报刊评论沿袭而来的,如本台评论(相当于社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编前话、编后话、述评等。
篇幅短小、议论深入浅出、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2、更能体现广播特点和广播优势,如广播谈话、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和音响评论。
十五、广播谈话:1、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口吻,由播音员或主持人面对听众展开一种拟态交流。
2、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对播,它不仅可以消除一人口播的单调感,而且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呼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
十六、评论员(主持人)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十七、在广播评论中音响的类别:1环境音响2现场谈话3后期解说4资料音响十八、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