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防空与防空袭行动教案

人民防空与防空袭行动教案

人民防空与防空袭行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当前面临的国际军事斗争形势及灾害对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

2.增强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

3.了解高技术空袭特点。

【教学重点】1、介绍面临的国际军事斗争形势2、介绍高技术战争特点3、介绍济源的战略地位4、介绍济源面临的重大灾害威胁5、介绍人防意义【教学方法】录像演示与多媒体课件播放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民防空与人民防空教育请各组派一名代表以抢答形式回答:l、当前国际军事斗争形势主要特点是什么?2、现代高技术战争主要特点及对城市人民防空带来哪些新的挑战?3、济源主要面临哪些灾害威胁?4、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战时任务和平时任务分别是什么?课后思考:1、人民防空的任务是什么?2、开展人民防空有哪些重要意义?板书设计:一、人民防空二、人民防空任务三、人民防空的重要意义第二课时防空袭行动【教学过程】引入现代空袭的基本理念: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发展,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起着物质的、客观的和主导的作用。

而今,高新技术融入军事领域,又一次使战争发生了质的变化。

高新技术(包括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生物、航天、海洋开发等)系统工程,应用于战争的各个领域,使武器系统、军队结构、战争方法、指挥手段及战争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运用高技术手段(如C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和使用高技术武器作战,是战争史上继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之后的高技术兵器阶段,称为高技术战争。

以空袭为先导并贯穿于始终,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且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

高技术战争是多层次、大空间、全纵深的战争,从外层空间到一树之高的低空,从作战双方的前沿接触到彼此的大后方,空中、地面、水面、水下,有形战线、无形战线,都处于战争环境之中。

高技术战争中空袭的目的和作用,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都表现得极为明显和突出。

现代空袭是直接达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战争目的的重要途径。

高技术空袭带给我们新的思维。

当今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现代空袭的特点和影响,为打赢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高技术战争“高”在哪里高技术战争,是指主要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与之相适应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高技术战争至少“高”在八个方面:1.武器装备战术性能高战争中参战国使用高、精、尖新式武器投入战场,进行较量。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新型兵器和装备大大改善了作战指挥条件,布什从白宫下达命令到海湾前线只需1-3分钟。

由于软杀伤兵器的大量使用,增大了敌方的损失,增强了自身的防卫能力,多国部队在海外地区部署了5类电子侦察卫星、5个机种17种机型共275架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飞机执行“软杀伤”作战任务,共使用精确空袭兵器5大类55种,其命中精度均可达到90%以上,增强了空袭效果。

2.战场立体化程度高现代高技术战场将是空地一体、空海一体的立体化战场。

战场的分布高度,从太空、中高空、中低空、超低空到地(海)面直至水下。

作战方法是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支撑下,以“空地一体作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防空、反坦克、反舰与反潜将是现代作战的主要方面。

从发展趋势看,海、陆、空三军的空中力量以及太空中的卫星和航天器都将利用高技术发展,地面与海上作战将更加依赖空中力量的配合和支援。

陆军以直升机为主导,海军以航母和舰载飞机为主导,并将更进一步向航天化方向发展,使空中力量在总体作战能力中占有更大的比重。

3.电子对抗激烈程度高电子战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内容,也是控制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海湾战争爆发前,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激烈展开,而且贯穿战争全过程。

美军不仅在海湾上空部署了十余颗包括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长曲棍球”卫星和代号为“大酒瓶”、“漩涡”情报卫星在内的军用卫星对伊拉克战场实施连续、实时的严密监控,对伊军主要目标和战场情况始终保持着高透明度,而且还在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三个方向建立了战略电子对抗网,部署了EA-6、EF-111A、EC-135T等一批具有电子、红外干扰设备和全向告警系统的空中电子侦察与干扰机,以及装备有雷达发射定位侦察系统、雷达侦察接收系统、通信侦察测向系统、通信干扰系统的8个电子情报营和5-7个电子情报连,完全掌握了战区的空中制电磁权,不仅确保了战役发动的突然性,而且赢得了在整个“沙漠风暴”行动中的主动。

4.制导武器命中精度高精确制导武器作为新技术革命以来发展最快且已逐步成熟的军用高技术之一,成为交战双方的主要打击手段。

海湾战争中,包括伊军“飞毛腿”导弹、“侯赛因”导弹、“阿巴斯”导弹和美军“战斧”式巡航导弹、“拉姆斯”遥控导弹、“爱国者”反导导弹都显示了超常的作战能力。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导弹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备优良的计算机存储系统、敌我识别系统、水上飞行惯性导航系统和地形鉴别系统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首次用于实战就表现出巨大的突防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

5.“地毯式轰炸”破坏能力高如果以往战争实施轰炸是打击对方的军事力量的话,那么现在的高技术战争中实施“地毯式”轰炸,则成为削弱对方战争潜力的主要手段。

例如在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3200余架、几十种机型具有全向攻击能力、高速突防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的高性能军用飞机,构成远、中、近程相结合,高、中、低空相协调,作战与保障相匹配的空中火力网,在40余天的持续空袭中,共出动飞机多达10万余架次,平均每天出动2000至3000架次对伊拉克的工业设施,核、化、生武器系统、机场、雷达网站等重要目标和重兵集结地、后勤供应线实行高强度的昼夜轮番轰炸,投弹量高达50余万吨,与朝鲜战争中美军三年多的总投弹量相差无几,使伊拉克的战争潜力受到重创。

6.大规模伞降和机降、机动速度高机降作战是人员、装备、物资乘直升机直接降落在敌后的一种战术行动。

直升机机降战术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发明的。

在海湾战争的地面进攻中,美军又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机降规模的新纪录。

这次机降行动美军出动了300余架直升机,从沙特北部地区的13个集结点陆续起飞,运送2000多名士兵及装甲运兵车、榴弹炮、弹药等物资深入伊拉克境内80公里。

此外,美101空降师的2000名士兵也空降到伊拉克境内,切断了伊军的退路和补给线,实现了将伊军包围在科威特境内的战略意图。

7.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在高技术战争中指挥方式更加高度自动化。

海湾战争期间,在协调这场大物质流和大信息流的作战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了CI系统的巨大威力。

在美国本土与海湾战区有全球军事指挥通信系统和国防通信网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各种信息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本土的指挥控制中心,经过计算机处理,又迅速传回战地指挥部,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

在战区上空,有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国防支援计划预警卫星、C-3A“哨兵”雷达预警指挥机和E-2C“鹰眼”预警飞机,对战场实行全面控制和协调。

所有作战部队均建立了全频道通讯网,普遍装备了卫星通讯终端,从作战计划的制定到实施,从战斗行动到后勤保障,从空袭的批次分配、目标分配和空中加油到地面战斗的诸军兵种的协同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的。

这就保证了整体作战的有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和连续性。

8.保障复杂、战争消耗高现代战争的激烈化程度高,因而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量迅速增大,究其原因,一是现代化武器装备自身保障复杂,其防护生存能力相对减弱;二是激烈的对抗使战争消耗不断增大。

两伊战争打到第六年双方已耗资600亿美元;英阿马岛战争打了45天,双方消耗约50亿美元;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仅打了42天,就消耗500-700亿美元。

由此可见,战争消耗是不断增大的。

(二)高技术空袭的基本方式纵观现代局部战争的空袭作战以及未来空袭兵器的发展趋势。

现代空袭已经或将出现以下四种基本方式:1.战略性空袭战略性空袭是对一个国家的纵深战略目标或全境实施的大规模空袭。

1991年初和1998年12月美国和英国两次对伊拉克的空袭就属于战略性空袭。

2.战役、战术性空袭战役、战术性空袭是指空袭局限于战区的某些战役、战术目标。

1982年四、五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而进行的空袭作战基本属于战役、战术性空袭。

3.“外科手术”式空袭“外科手术”式空袭是指空袭仅限于一个国家的某些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重要目标。

这类空袭一般在短时间内通过空中袭击对若干预定目标一举予以摧毁,达成预定的空袭目的。

1986年4月15日美国远程空袭利比亚即为此类空袭。

4.单一目标的空袭单一目标的空袭,是指对某一国家的特定目标通过小规模的空中偷袭予以摧毁的空袭行动。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飞机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1985年10月11日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解放解放组织总部就属于单一目标的空袭。

除上述四种基本空袭方式外,还有可能通过空中袭击压制对方防空力量、为保障特种部队在某一国家纵深地区实行直升机机降、配合完成某些特种作战任务的空袭等等。

总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空袭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未来空袭作战的方式必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三)高技术常规空袭的基本特点由于空袭兵器的高技术化,不仅使传统的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空袭作战中也反映出许多新的特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有可能在未来反空袭作战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防护,这些特点是:1.空袭范围广泛现代空袭兵器的射程和远战能力显著增加,从而使现代空袭的范围空前扩大。

美国和前苏联拥有的洲际导弹射程达12000千米以上,速度可达音速的20倍,其射程范围可遍及地球任一角落,如从东半球达到西半球只需30分钟。

现代具有高性能、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跟踪瞄准系统的空地、地地、潜地导弹、巡航导弹和战役战术火箭等的空中攻击距离越来越大,可以从数百或数千千米以外发动攻击,因而使现代空袭兵器无需进入一国国境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击敌方纵深的政治、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重要军事目标。

另外,一般航空火炮的射程较之老式火炮普遍提高了2—3倍,现代作战飞机上的火炮发射增程弹,最大射程可达40—70千米。

以上这些情况不仅说明高山、海洋、暗夜对空袭作战的影响在逐渐削弱,而且反映出空间范围在空前扩大,前方、后方的界限淡化了。

战争一旦爆发,不仅边境城市,即使是后方重要城市的工业、能源、交通等设施也会成为敌人空袭的打击目标。

这一特点必将增大城市防空的复杂性和紧迫感。

2.行动隐蔽,突然性强“出其不意,战其不备”靠突然袭击取胜,是自古以来兵家作战的基本法则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