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一、上古时期——口头歌谣
二、先秦时期——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诗经》(西周至春秋)
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六义:
内容上: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特点:《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浪漫主义源头:《楚辞》战国后期,代表人物:屈原、宋玉等
特点:想象丰富、语句参差、常用语气助词“兮”
代表作品:《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诗经》(国风)+《楚辞》(离骚)“风骚”
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长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词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三、汉代——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特点:五言为主、朴素自然、内容上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代表作品:《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咏怀组诗
1.建安文学(汉末)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艺术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凉
2.正始年间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两晋文学
西晋:
代表人物:左思,《三都赋》
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

东晋: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成就:民歌)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代表作:《木兰辞》
五、隋唐五代
初唐:
最杰出的:陈子昂。

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以孤篇压倒全唐"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歌繁荣的顶峰。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中唐: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

代表:《新乐府》:元稹、白居易,孟郊、、李贺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晚唐: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六、宋代
1.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与义、杨万里、陈师道
2.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李煜、晏殊
七、元代
元代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小令(元散曲的一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八、清代
清诗:龚自珍
清词:纳兰性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