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1)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1)

高中阶段学习心理分析(1)【新知识点】1.高中生学习心理现状。

2.高中生的身心特征与学习。

3.学习心理常识。

4.影响学习的因素及对策。

【重点难点】★了解并掌握学习心理中的基本知识。

★树立科学的学习心理观,掌握学习心理的优化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1.引入新课高中生普遍能体会到学习的压力,而有关学习的心理学大多数同学还是第一次听说,学习压力只是学习心理中的一种,以此,引入学习心理的学习。

2.教学实施教师:认真去做一项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压力,压力太大会直接影响学习的主动性、态度和正常的发挥,一起思考一下,有什么好的办法调整压力形态,共同分享。

教师适时引导,教授给学习心理调整的初步策略。

学习理论部分,大多数学生都很陌生,教师应深入浅出,配合辅导策略,让学生明白并掌握这些学习理论。

教师:学生的身体状况是保障学习的关键因素。

从书中小故事人手,启发学生思考,影响学习的种种因素,智力的或非智力的,针对这些因素,教授学生一些改善方法。

3.作业设计完成本节后“习得与践行”部分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高中生学习心理压力现状调查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

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

学生的总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暴露了某些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有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系列的抽样调查。

1.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基本状况(1)34.4%学生认为学生压力过大;58.8%觉得“还可以”;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有87.5%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对于进人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71.5%的学生选择的是“迷茫”;18.4%的学生选择的是“得过且过”;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

(2)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各方面的期望、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的改变。

①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关注达到83.3%。

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但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无不表示畏惧成绩的排名。

学习成绩优秀者,成绩排名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老师、同学视为不正常;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击败。

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心理负担沉重,甚至自暴自弃。

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它最大的影响是在心理上。

②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

有60.5%的学生对在学习上,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感到苦恼。

③学习的压力也有来自自身的因素。

调查表明,有6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来自于“自己的期望”,32%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待”则仅为2%。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

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2.学习心理调整的初步对策高三阶段学生多为18~19岁,属于青春期,正处在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初中阶段的继续,因而具有许多与初中生相似的特点。

但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显得相对成熟、老练些,在表现程度及关注的焦点上也有所差别;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未来有无限美好的憧憬,他们的想象丰富但又常脱离实际,他们都期望拥有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自我”,这种理想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具有指明方向、产生动力的作用。

但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由于其期望值过高,使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存在距离,或急于求成,于是常因此而产生心理挫折,使自己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久而久之出现悲观消极的现象。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解决他们目前的困惑。

第一,正确看待信心问题提高学生自我的认识能力人贵有自知之明,但不可以过于贬低自己。

班主任在开展日常的辅导工作中,关键是要做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做出一个适中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进行“责任理想”的教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教育学生处理同学关系的技巧,密切了解和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

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第二,学校建立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制度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

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高三学生的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

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

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第三,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它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十分重要。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特别对与高三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1)适度的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2)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人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3)作好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

(4)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学生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二、学习理论与学习辅导策略(一)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与学习辅导策略1.理论要点行为主义学派对学习的理解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1)刺激与反应是有机体行为的共同因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学习这一行为也是起因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联系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2)学习联结是通过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是不断强化的结果。

(3)在了解刺激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和控制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得到预期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组合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条件反射的法则来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

2.辅导策略行为学派的理论基石是刺激一反应联结,由此引申出学习辅导策略的两个重要切入点:一个是选择适当的刺激以得到预期的反应,另一个是在反应发生时给予强化。

这种做法带来的行为改变效果是显著的,事实上,行为学派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操作性很强的学习辅导策略。

(1)行为塑造行为塑造其实就是一种强化手段:对期望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不希望保留的行为给予惩罚,从而塑造出新的行为模式。

斯金纳曾经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塑造”出鸽子打乒乓球的行为,甚至还教会鸽子在一架玩具钢琴上弹一支曲子。

对于学习习惯较差、能力较低、成就感和信心不足的学生而言,行为塑造的效果是很好的。

行为塑造有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式和技巧:将目标行为分解成简单易行的子目标,按顺序排列,逐一训练和强化,并将各个子目标有效地串联起来。

(2)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强化策略,主要步骤如下:①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个“小步于”,设计出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单元,由易到难地呈现。

②要求学生对所呈现的每一刺激单元都作出积极反应。

③对学生的反应及时反馈。

④尽量安排好问题,使学生能经常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得到及时强化。

⑤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③给勤奋和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提供大量支持性强化物。

某班有十多名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差,读到高二后基本上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习。

数学老师了解到这情况后作了这样的安排:允许他们不听课,但在课堂上必须自己复习高一的内容;允许他们不做高二的作业,而做高一的习题;为每一位同学设定学习内容和进度,并设立进度奖。

一个学期后,这些同学的成绩就赶了上来。

这位教师运用了程序教学的方法,效果很理想。

高中阶段的学习分化比较严重,每个学校都有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这时候为他们制定“小步子”,设臵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强化是比较有效的。

(3)代币策略代币是一种延宕强化策略,即在学生的目标行为出现后,并不立即提供强化物,而是提供强化物的替代物,如小红花、卡片、积分、点数、图片等,这些替代物被称为代币。

当代币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后,就可以用来换取他所渴望得到的强化物。

例如:李勇成绩差,经常迟到、早退,甚至干脆逃学。

他喜欢上网玩电子游戏,渴望拥有自己的电脑。

根据他的情况,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步骤进行代币强化:①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分别记3分,不迟到记5分,不早退记5分,不旷课记8分,按时完成作业记10分,老师表扬记10分,公开批评扣10分。

考试进步一个名次记10分。

②每天得30分以上可玩电脑40分钟;每周得210分以上可加玩两个小时电脑;3个月内得2500分以上可给他买电脑。

代币策略对操作过程的要求非常严格,例如,布分点及分值设臵的合理性。

代币给付的及时和公正,以及强化物对被强化行为主体的意义等方面,都要审慎考虑。

(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与学习辅导策略1.理论要点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在发生作用,主张把联结模式刺激(S)一反应(R)改为S—O一R,这里的中介环节“O”是指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状况,即学习的内部机制。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动地对刺激进行选择和加工,也就是说,来自环境的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是否被进一步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