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教育故事随笔导语: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中学教育故事随笔》,欢迎阅读。
我的中学教育故事随笔【第一篇】:我的教育故事课间十分钟,我埋头赶批着回作,一路打钩,批到XX的作业时卡壳了。
XX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鬼,是个“有嘴没手”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他的钢笔描红笔画不到位,作业本上的写字歪歪斜斜,错字连篇。
只要看到那“王氏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是他。
当时我的火气就上来了。
立即叫同学把他“请”到我的身边站着面批,他的作业本上有两个错别字了,我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千叮咛,万嘱托,不要写错别字!要仔细检查!你为什么老听不进”声音不高,分量却很重。
说完,我抬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从他脸上找到悔过的表情。
他没有说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好特别,我蓦然发现一种从心底流淌的渴望,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正在悄悄地消逝,他的整个表情变得木然,我的心为之一颤。
等他走后,我又重新审视这份作业:字的“个子”缩小了许多,一笔一画写得重重的,十分清晰有力;在此次作业后他还默了词语,哦,相当于做了两天的作业呀!我着实吃惊不小,不觉翻看起他前阵子的作业,他的作业必以前整洁了,字迹端正了,每天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而我居然一点没有察觉。
此时我突然记得前两天我发作业的时候,他老是悄悄地翻看优秀作业的名单,而我当时还曾不屑一顾地阻止他……噢,我对他做了什么?猛然间,我仿佛看到了他那带着期盼的眼神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他所有的含义……这份作业好沉,这是一个孩子用“心”写的,一个简单的对错符号只能来判断作业的正误,而面对一份真正有质量的、蕴涵着特别价值的作业,必须以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去触摸、去呵护……因为懂得了,所以也特别珍惜,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上了一个“优”,划上了鲜红的“星”,还特意画上一张迟到的笑脸。
上课铃响了,我夹着作业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特别安静,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后,笑了笑,说:“同学们,这次作业许多同学都全对,我非常高兴。
”边说着,我边举起了一叠作业本,稍作停顿,我接着说:“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发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他是谁的呢?”不待我讲完,同学们就一下子把目光投到班长地身上。
我再一次停顿了一下,激动地大声宣布:“王—亮!虽然这次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最努力,也是他最优秀的。
”从同学们的眼神和小声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于是我翻开作业本,把上面的“优”和鲜红的“星”展示给大家。
“请同学们用掌声向XX表示祝贺!”我带头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刻,我望了一眼XX,平时很能说的他,这时就像旗杆似的,坐得笔直,脸上有些疑惑与不解,然而,我还是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兴奋与激越,这一切来得太快了,他还没有从课间的那一刹那中回来。
此后,这样的“特批作业”多了起来,孩子们的作业质量提高了,特别是那些平时作业马虎的学生也在为得到红星而努力进步。
我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应该从这些不起眼的点滴做起才能使其不成为一句空话。
我的中学教育故事随笔【第二篇】:二十天才穿上的一双鞋子一连几天的春雨,滋润着万物,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今天早晨,我刚到校不久,森(化名)的家长就到学校找我,反映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这是一个年轻的妈妈,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管理孩子和处理家庭中的大小事,都由她一人操持着。
她说,二十天前,她带孩子去集贸市场买了一双黑色鞋子,买回家后,孩子就是不穿,当时鞋是孩子自己挑选的,却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她尝试多种方法:好言相劝、表扬、批评、打骂,后来改为穿上新鞋后奖励,就是征服不了孩子。
在管理孩子上,她感到很失败,向我诉说时,一脸的无奈,眼睛渐渐湿润了。
不用家长细说,我就明白了缘由。
为教育这个孩子,以前我多次找家长谈话,了解这个孩子的其它情况。
他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有很多姑姑、舅舅、姨妈,从小就享受着爷爷、奶奶和长辈们的宠爱,要强的母亲总想把孩子培养成顶天立地的大人物,采取了“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非常严厉,非常苛刻,到了上学的年龄,就给孩子制定了许多家庭“守则”:如放学后不准玩;空余时间必须在家里读书、写字;不准看电视等等。
批评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和小华比,为什么不如他”!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谁不愿?家庭中的种种限制和语言暴力长期侵害着孩子的心灵,使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差,相反,他的逆反心理却与日俱增,他选择了与家长作对进行心理发泄,家长让他去东,他一定向西……后来,无论家长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连一双鞋子都不穿。
我劝说了家长,与她谈了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
家长走后,我想,即使解决这样的小事,也得想个小策略。
下午大课间,我见他在院子里玩,把他叫到身边,下面是对话:(老师):“近几天,我发现你变化很大,学习有了明显进步。
是不是?”(生):笑了笑说:“我不知道”。
(老师):玩的开心么?(生):开心。
(老师):“我听别人说,你在家里表现也有进步,很多人夸奖你比以前懂事了,是么?”(生):笑了笑,点了点头。
(老师):我听说你买了一双鞋子,很好看,有一个家长打听我这双鞋的价格?(生):我知道,化了二十五元钱。
(老师):“是什么颜色和样式的?”(生):细致的描述了一番(略)。
(老师):这么好看的一双鞋子怎么没穿来?(生):待几天再穿。
(老师):你能明天穿来,我看一下么?(生):很高兴的说:“行!”第二天,他高高兴兴的穿着鞋子来上学。
想让他脱下来,他都不接受了。
教学反思:打骂不是素质教育。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学会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多一腔真爱,多一份宽容就是最好的教育。
“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坚硬的石头变成了美丽额鹅卵石”。
我的中学教育故事随笔【第三篇】:忽视错误也是一种爱每个教师都知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有多种:为学生理理没有整好的衣领是一种爱,疾风骤雨般的批评是一种爱,和颜悦色地说教、润物无声地教导都是爱……而我今天要讲的却是,有时候,对有些学生,忽视错误也是一种爱。
她,杨某,整洁的衣着,清秀的面容,高高束着的马尾辫,第一眼就给人干练的感觉。
在后来的学习中发现,她确实是名优秀的学生。
有一天,在我的课上,她一直不停地和同桌说话,我就看了她几眼,可她无动于衷。
终于,我实在忍无可忍,没有点名地批评了她。
话是不讲了,可后来上课时发现:只要我站在讲台上,她就用手托着前额,一直把头低着;我在教室里巡视,走到左边,她就用右手托着右半边脸,走到右边,她就用左手托着左半边脸。
反正,眼光绝不与你对视。
我告诉自己:这个学生自尊心特强,她在心里悄悄地恨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的这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这一类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容易把他人的某种举动与是否尊重自己联系起来。
由于生活经验有限,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一受批评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长此下去,对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为此事,我专门请了她的家长来学校一起商量应对。
她妈妈告诉我,这孩子小学时是大队长,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就是性格有点倔,上小学时也跟班主任老师这样闹过,不管怎么说,她都不理睬。
我知道了,这个聪明的成绩优秀的孩子,从小到大,老师和父母过于宠爱,个性突出,抗挫折能力差,一点点不如意,就很情绪化,而且不接受别人的劝导。
我决定,对此事进行冷处理。
诚然,教育需要批评,教育离不开批评。
但是,当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拒绝认错或者不敢认错时,不要逼迫他,有时没必要非弄个水落石出。
点到为止,实行“冷处理”,这种论而不逼的处理方式,看似不了了之,但有助于学生心灵的透视,引导。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继续关注她。
上课时,哪怕是她一个很细微的想发言的小动作,我都不放过,让她畅所欲言。
当她作业书写认真时,当她听写成绩不错时,我都像表扬其他同学那样表扬她,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期中考试后,因为有一批同学入了团,班级要成立团支部,所以就在班级公开竞选。
在竞选演说、民主投票之后,我综合考虑后宣布:杨某任团支部书记。
还记得她用手捂着张大的嘴巴,然后满脸灿烂的笑容的样子。
我微笑着看着她,在与她满眼都流动着笑意地对视中,我明白:这个孩子在慢慢地长大了。
以后的日子里,她经常到办公室,紧靠着我,主动问我,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碰到,都会笑眯眯地和我打招呼。
这学期散学典礼后,我跟学生一拨拨地谈话,学生一拨拨地走了,最后只剩10多名学生,其中也有杨某,我一一指出他们的不足,杨某说得更多些。
放学之后,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担心她受不了。
她妈妈的一个电话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程老师,我女儿回来说,老师真关心她,一一指出了她努力的方向。
程老师啊,真谢谢你,我女儿现在很阳光!”听着电话,我开心地笑了。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特别是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
学生的自尊,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
对于像杨某这样的学生,有时候,对他们的错误不要锱铢必较,适当地忽视,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认识和看待学生,让他们在你的欣赏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这也是一种爱,也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我的中学教育故事随笔【第四篇】:感动,让我一路前行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教育工作,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怀揣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在2011年踏上了教育这片热土。
成长的历程是艰辛的,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
经过两年来的历练,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
依然记得9月2日的下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南关小学报到。
刚工作便接到学校领导安排的第一个任务——担任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
说实在的,当时我根本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但是,作为一名刚工作的青年教师遇到困难就退缩,岂不太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了。
于是,我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并下定决心带好这个班级。
可是,一切进展的并不顺利。
早就对这个班级的“光辉形象”有所耳闻,与这些孩子相处了一个星期后,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差,开小车、说话、打闹是常有的事,作业拖交、不完成更是日日发生,更可气的是有几个孩子总爱惹事生非,同学们的告状声时时在我耳边回荡……为了“打压”这些学生,我在班里“约法三章”,争取树立教师的威严,可是我的“纸上谈兵”似乎有些不起效,学生们依旧每日“活力四射”,而我依旧声嘶力竭的他们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