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土地评价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土地评价
广义的土地资源——人类社会各项生产和生 活所利用的土地。如农业用地、工矿、旅游、 交通等。
狭义的土地资源——农林牧用地。
2. 土地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指在特定目 的下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土 地质量好坏。
土地类型——侧重研究土地综合体的形成、特 性、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分布规律,并加以科 学的分类和系统化,为土地资源评价提供条件。
单项土地评价——按某一种具体目的,发展某项生产, 或某种作物的特定要求来评价土地。如:水稻、橡胶。
单宜——考虑适宜性和限制性更具体,针对性很强。
综合土地评价——多宜——多目标的,如按农、林、 牧各业生产的综合要求进行。
➢ 3. 按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半定量评价
➢ 4. 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2种: 农用土地评价 非农用土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
➢ 土地资源评价--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与依据。
➢ 二、土地评价的类型
➢ 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目标、对象、方法等的 不同,可以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
➢ 1. 按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 价。
➢ 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 济属性的综合鉴定,评定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物 生长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即:适合或 不适合,适合程度怎样?
➢ 土地潜力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不针 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如农林),而是从自然综合体 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 在生产力。
➢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经济的可比指标,从人们对土 地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评定土地 的质量等级。
➢ 2. 按评价目标的综合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2种:单 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 按土地适宜于某种用途的程度,可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 和勉强适宜等几种 。
➢ 土地限制性是由于土地存在的某种不利因素限制了土地的 某种用途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
➢ 按限制因素的可变程度,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稳定的限 制因素)和容易改变的因素、(不稳定的限制因素)。
注:适宜性和限制性是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土地的质量,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分类,土地类型是土地评价 的对象,土地评价实际上是按不同的生产目的对各种 土地类型再次进行评价分类的过程。
➢ 土地评价也称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分等、土地资源 评价、土地潜力分级等。
➢ 土地两重性
自然属性:客观存在的自然综合体。 经济属性:可供人类开发利用,能为人类社会提供 物质财富的重要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目前或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能为人 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财富的土地。 强调:能为人类所用 ① 现在能用 ② 现在不能用,但将来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经改造可 以用,如石灰岩粗骨土低山地。 注意:将来不能用的不是土地资源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1. 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是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类型对某种经 济利用的适宜程度,它可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 性和不适宜几种。
多宜性是指土地同时适宜于农、林、牧等多种生产。 一般来说,质量好的土地对农、林、牧的适宜性广, 质量差的土地可能不宜农作物生长,而只适宜林、牧 (双宜)或只宜林或只宜牧(单宜),特别差的土地 可能暂时对农、林、牧利用都不适宜。
第八章 土地评价
重点:土地评价方法论 难点:土地评价系统
➢ 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土地类型和土 地评价(土地分类与分等)是两种实 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
➢ 土地类型划分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 而土地评价又是土地类型研究方向的 进一步深化,两者相辅相成。
第一节 土地评价概述
➢ 一、土地评价的概念
➢ 土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自然、经 济及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的过程。
交通用 地评价等)。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 素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以 及它对农、林、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 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
①广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是指土地对人类生产、 生活活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②狭义: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土地评价是为农业生产 服务的,所以,评价的依据是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宜 性和限制性。
限制性
类别 ——土壤侵蚀、盐碱地 程度——强、中度、弱
4.辩证关系
评价时,限制性因素也可以说是适宜性因素。 如:土壤中养分有效性高,对农作物发展适宜;反 之,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低,就成了限制性。
要求:掌握土地评价的依据、概念。
➢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 —— 是土地评价核心问题之一;
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 ①表现: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FAO和美国农业部 的评价系统,澳大利亚、苏联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国内,影响大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 源图》评价系统,还有农牧渔业部的评价系统。
➢ ②原因: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系统不一样;同一的 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原则、指标、系统也不同 。
➢ ③评价系统的共同点:土地评价系统虽然多种多 样,但有一点是大体一致的,即:在评价系统中 一般均对适宜性类别、适宜性程度、限制性类别、 限制性程度四个方面有反映。
适宜性和限制性是相对而言的,适宜性大,限制性 小;适宜性小,限制性大。
2.土地适宜性——某种土地质量对土地用途或作物适应 状况,或在正常条件下,土地的永续利用没有障碍 (不受限制),对当地和临近土地没有不利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适宜性
类别——宜农、宜林、宜牧 程度——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
3.土地限制性——在一定条件下,构成土地质量的某种 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些用途。限制性指土地的某些 不良质量。
土地资源评价——作资源后,质的变化。
土地资源不是指土地这个客观自然体,而是指能为人 类创造财富的实体,不能用的不是资源。
➢ 评价内容:
①土地资源适宜什么用途?
②土地生产潜力有多大?其发挥程度如何?
③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可能改造的程度如何?采取什 么措施才能提高生产潜力?
➢ 评价意义——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