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专业详细解读》word版

《大学专业详细解读》word版

大学专业详细解读这是一本“报专业”参考书。

高考将至,很多考生和家长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对性格的要求、就业前景等并不是特别了解。

该书由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六所广东高校2009级刚毕业的180名学生所编著,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带领读者了解各专业最真实的面目。

保险学(1)从涉及的知识来看,保险的部分核心课程并不需要很深的数学基础,主要是对保险理论进行讲解,偏向于说理型,比如说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

保险系的老师会在上课时结合所学的保险学原理提供大量的实例供学生参考和讨论,因此上课氛围比较活跃。

另一部分的课程则需要用到一定程度的数学,但并不需要额外开小灶,大一、大二所学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就完全足够,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是利息理论、寿险精算和非寿险精算。

对于这一类课程,保险系老师会建议学生根据是否以后想从事精算行业而有所侧重。

总的来说,保险系的课程偏向实务,且在很多方面与法理法学接轨,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则以学生是否打算从事精算行业而不同。

学好该专业需要具备的素养首先,我觉得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和思辨能力。

因为保险生效及未来赔付的依据都是保险合同,保险理论正是解释了保险合同里面条款的含义、由来及设定原因,而上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条款。

上述条款也包括保费金额及赔付条件,这又与精算相关,对精算原理的理解也需要上述能力。

其次,学生要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因为北美精算考试的课本和试题都是全英文的,基本每一科的课本都有700页以上,因此,流畅的阅读能力也不可少。

有些院校在大一、大二的课程中,不少课本都是英文原版的,如经济学原理和财务会计等,因此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该没有问题。

最后,一定程度的数学计算能力也是需要的。

较强的计算能力一方面可以增加人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对有志从事精算的人工作、学习和通过考试很重要。

但这些能力也可以在大学期间进行培养。

对于希望成为精算师的保险系学生而言需要完善的方面可能会更多。

精算工作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个精算部的实习生岗位,被吸引的学生来自中国内地高校、香港及国外留学归来,学历涵盖本科与研究生,只有获得相关的资质,获得实习的机会才会更大。

所谓的相关资质,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精算师考试的门数。

目前国内流行的精算师考试资格,主要有中国精算师、北美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

目前情况是,北美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全球范围内都被认可,而在中国,保险公司对北美和英国精算师都认,而对中国精算师则有的认有的不认,认的以中资公司为主。

一般而言,找到精算实习的最低门槛是至少通过前四门的北美精算师考试。

保险学(2)能力性格要求对于从事保险销售、理赔的人而言,性格应较为外向,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推动力,能积极与人交流,了解对方想法,能解决问题并赢得对方的理解。

对于从事核查保单的人,性格应较安静,能细致地对保单进行检查。

对于从事精算工作,适合那些希望人际关系简单,工作较为稳定,且与生活区分得开的人。

毕业前景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扩张得很快,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社会财富逐渐增加,对养老、人身安全保障的需求也在上升,这导致了中国的保险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数量增长迅速。

社会对保险行业的需求,也导致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上升。

但是,面对这样的市场,每年学校毕业的学生数量就显得不足。

保险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险种的设计、保费的定制到保险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保险人才参与其中。

比如说保险学中的精算方向,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非常高,此类人才也往往最为奇缺。

此外,风险管理、再保险方向的知识体系都非常复杂而有用,绝非保险营销这么简单。

保险专业毕业不是去卖保险。

社会上对保险专业的就业存有不少误解,不少人认为保险专业就业就是卖保险。

事实却远非如此,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中一部分工作,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大,而且待遇优厚。

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

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对中外大型保险公司所做的发函征询调查,这些我国的主导保险企业都对高级保险专业人才具有极大需求。

根据对我们班41位同学的毕业去向统计,具体为:保研9人,就业17人,出国10人,考研5人。

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同学大部分是在就业后确定岗位,所以统计不太详细,工资待遇粗略估计在年薪6万至9万之间。

在银行工作的3人的岗位分别是管理培训生、客户经理、营业部营销岗,工资待遇粗略估计在年薪8万至12万之间。

保研: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5人,岭南学院经济学科学硕士1人,岭南学院金融学博士1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经济学硕士、汉青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经济学硕士各1人。

考研:4人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岭南学院、岭南学院攻读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

留学:6人攻读精算硕士学位;另外还有政策分析硕士、风险管理硕士、资讯与科技管理硕士等。

本专业各项数据统计就业率:94.4%;继续深造率(读研或出国):23%;职业分布: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与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咨询服务部门等。

高级翻译每当朋友知道我在广外高翻翻译专业的时候,他们一般会接着问:“你是翻译什么语言的?”可见,挺多人对广外高翻还是不太了解的。

所以首先呢,要跟大家明确一些高翻学院的信息——广外高翻学院本科只有一个专业:翻译专业,但不是各种语言的翻译,是英语和中文。

对于高翻学院另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填报志愿。

在高考后那本厚厚的报考指南的书里,广外有两项专业很让人混淆——“翻译”跟“英语(高级翻译)”。

因而经常有想报高级翻译学院的同学填错了志愿。

这里让我来解释一下:“英语(高级翻译)”是英文学院的英语专业,高级翻译方向;“翻译”才是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专业。

所以想报高翻学院的同学们记住了,填的是“翻译”。

那么,这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来说吧,英文学院的英语(高级翻译方向)的学生毕业拿的是英文文学学位,高翻学院的学生毕业拿的是翻译文学学位。

也就是说,前者的专业是英语,翻译是方向,而后者的专业是翻译。

毕业前景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多,中国市场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与世界经贸接轨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对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本科生毕业直接从事专业口笔译译员的人还是不多的,一般从事口笔译工作的学生都会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之后再出来从事口笔译译员工作。

当然,本科生毕业的工作大多还是和翻译、英语有关联的。

了解到各家长和学弟学妹们都比较看重毕业就业情况,下面我就用我们学院的《高级翻译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宣传册》里的部分信息给大家说明一下。

主要讲本科生的情况,也会讲到一些研究生的情况。

本科生: 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3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26人。

主要就业去向:政府涉外部门、新闻宣传文化传播公司、中国驻外机构、翻译公司、外贸企业、跨国企业、独资合资企业等部门的口译、笔译及其相关文字交际与沟通工作、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及高级领导人的口译工作单位。

我院2013届本科生中有4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有出国到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学、约克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深造的,也有到我国香港浸会大学继续学习的,也有升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本校研究学习的。

有42%的学生进入到非国有企业就职,11%进入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如广东省外事办。

有4%的学生进入国有企业,如中国农业银行。

本专业各项数据统计就业率:89.5%;继续深造率:12%;工作对口度:高。

统计学学习本专业所需具备的能力我认为,要学好统计学,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并且数学功底良好,这是因为统计学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要学好统计学,首先必须学好微积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等数学知识。

因此,数学功底薄弱的话,学起统计学来会感到非常吃力,效果也不太理想。

其次,要学好统计学,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面对非常庞大的数据,数据的筛选和整理既琐碎又麻烦,十足考验人的耐性。

最后,要学好统计学,还必须具有严谨细致的态度,这是因为统计学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从基础数据的采集到综合处理,从数据的分析研究到最终服务于社会,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毕业前景据我国新东方学校的老师介绍,统计学专业是最容易获得赴美全额奖学金和留美签证的专业之一。

也有媒体刊登消息,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年薪已经达到40万美元,在各国元首中名列前茅,但在美国《工作等级年鉴》一书的排名中,总统一职并未进入最好工作之列。

依照该书的统计,在美国,工作环境最好的是统计学家。

以当前就业形势来看,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的毕业前景还是挺乐观的。

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相对来说还是挺宽的,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毕业生的去向一般有三种:国内升学、出国留学、工作。

我个人认为,假如有能力、有条件,统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毕竟,在美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统计学是强势学科,而在我国,统计学仍是弱势学科。

假如不选择出国,读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继续读统计学,也可以选择读经济学。

当然,统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去工作的也不少,这些学生一般在国家统计部门、银行、证券、金融和保险部门以及各类公司等工作。

如果英语比较好,统计分析能力强,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进入跨国公司与大牌咨询公司,薪酬会非常高。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薪酬则会比较一般。

本专业各项数据统计就业率:89.2%;继续深造率(读研或出国): 18%;工作对口度:一般;职业分布: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事业单位。

口腔医学现今的医疗环境并不乐观。

笔者认为,若选择学医,不管是哪一种医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家庭经济条件充裕。

因为学医耗时非常长,一名医学生从进入大学学习到成为一名医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而要成为一名具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则必须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若家庭不能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医学生往往难以负担如此长的学习投资及无收入的空白期,换言之,不能靠学医速成来养家。

②学医者需具备足够的智力和浓厚的兴趣,医学知识之浩瀚,相互联系交叉之紧密,非死记硬背所能掌握,死背书的人和对医学并不感兴趣的人硬要学医是走不下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