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修订
(3)基坑开挖造成断桩,如软土地区,基坑开挖 高差过大,造成土的明显侧向流动,桩发生断裂 或倾斜,如常州、营口工程。 3)缩径断桩和支扩桩尺寸不满足要求的处理方法 (1)缩径
先摸清楚缩径的位置及程度,验算缩径后桩身承 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可采用局 部增强的方案。 (2)断桩
以上两种情况典型的Q-S曲线如下:
0 500 1000 Q/KN
10 20 30 40 S/mm
(3)孔底沉渣过厚或超钻 图为天津杨村某工程试桩曲线:
0 0 660 1320 1980 2640 3300 3960 Q(k N)
10
20
32#
30
222#
40
234#
50 60
s(mm)
三)桩的偏位
1.偏位产生的原因,灌注桩空孔段长、挤土 效应造成预制桩偏位。 2.偏位的危害,影响重心和形心的吻合,改 变基础筏板受力。 3.不同基础形式偏位处理方法 (1)桩筏基础或柱下承台 (2)承台梁下桩
三、桩基事故的处理原则
1.处理的最高原则:满足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如能满足上述要求,可对事故桩不做处理。本文提到的处 理方法都是遵循以上原则 2.进行综合判断,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可能产生的危害, 明确处理的目的,如河北邯郸某夯扩桩工程。
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预应力管桩应 用规定的背景
1.规范4.1.13条,桩端嵌入预水易软化的强 风化岩、全风化岩和非饱和土的预应力混 凝土空心桩,沉桩后,应对桩端以上2m范 围内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可采用微膨胀混 凝土填芯或在内壁预涂柔性防水材料。 2. 规范3.3.2 中3小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及以上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s(mm)
67# 77# 85# 96#
1600
3200
4800
6400
8000
Q(kN) 9600
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 质量问题包括以下几 种: 1.桩的垂直度不满足要 求
判断断桩的位置,如断桩部位在桩下部,不受水 平力,且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可不处理。
对于上部断桩,一般需处理,可在紧邻断 桩部位补桩。 (3)支扩桩部位支扩尺寸不满足要求
产生的原因:由于支扩的挤土效应,特别 是在标高接近的部位挤扩,易造成未凝固 的混凝土被挤发生移动,造成支扩尺寸小 于设计值,甚至小应变检测不能发现挤扩。 如北京通县某工程。
0 0
620
1240
1860
2480
3100
Q(k 3720 N)
10
20
166#60
s(mm)
4) 山东某人工挖孔桩工程
0 0 1700 3400 5100 6800 8500 10200 Q(kN)
5
10 S1 15 S2 S3 20
25
30 s(mm)
5)承德某桩基工程
预应力管桩常见事故处理
一 、桩基工程特点
1. 应用范围广且数量巨大。 2.在建筑工程中作用重要。 3.桩基础出现问题,特别是对于已建成的工 程,责任不好判断,且维修困难,如河北 涉县、天津、山东淄博。 4.桩基工程的质量的关键是施工过程控制。
二、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及处理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包括灌注桩承载力达不 到设计要求;预制桩的断桩、斜桩、短桩; 桩的偏位等。 一)灌注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灌注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的几种原 因,包括桩身质量问题、桩土结合状态、 地质条件变化。
1. 桩身质量问题
桩身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灌注桩,包括桩 身材料强度不满足要求、桩明显的缩径和 断桩、挤扩桩扩径部分达不到设计尺寸要 求等。 1)桩身材料强度不满足要求的几种情况 (1)混凝土导管内的泥浆没有被排除,影 响因素,山东威海某工程。
(2)混凝土离析,离析的 几种情况,干孔灌注、混 凝土泵送,潍坊工程。 (3)地下水的流动,包括 人工降水和地下自然流动, 山东东平工程。 2)桩身材料强度不满足设 计要求的处理方法 (1)局部增强方案
处理方法:对问题桩进行静载试验,如满 足设计要求可不处理,不满足补桩。
2. 桩土结合状态 桩的承载力是由桩侧和桩端土提供的。 而桩侧和桩端土承载力的发挥和桩土结合 状态密不可分。 根据多年工程经验,总结影响桩土结合状 态的几个施工因素: (1)护壁泥浆比重大,造成桩侧泥皮过厚; (2)成孔后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过长
(2)高压注入水泥浆方案 (3)补桩方案 2)灌注桩缩径和断桩的几种情况 产生缩径的原因和地质条件和成桩工艺有 关,具体如下: (1)对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当桩侧存 在软塑性的粘土时,易出现缩径的现象。 (2)对于挤土桩和半挤土桩,如沉管灌注 桩和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在饱和软土地区, 易出现缩径断桩现象。(天津汉沽某工程、 济阳某工程)
(1)造成的原因:挤土效应。 (2)危害:改变了桩的受力模式,基底土 性质越差,危害越大。 (3)处理方法。 综合评价、纠偏、采取其他方法。 2.断桩 (1)产生的原因:挤土效应。 (2)处理方法,根据桩的受力情况,包括 受水平力和不受水平力两种情况。
3.长短桩 (1)长短桩的产生原因 (2)处理方法,主要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 关键点是考虑变形。 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 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