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与准时生产制讲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与准时生产制讲义
2、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用计算机计 算职工的工资,是计算机首次进入管理业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 机在管理上的应用也由初期的单项数据处理阶 段发展到数据综合处理阶段,进而发展到现在 的数据系统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
(二)产生CIMS的市场拉动作用
思路:选择尽量少的、合格的供应厂家。 选择条件:质量、合作的愿望、技术上的竞争 力、地理位置和价格。 (五)从根源上保证质量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事前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第四节 再造工程(略)
一、再造工程的概念 二、再造的特征 三、再造后的工作环境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620.10.16Friday, October 16,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4:25:1304:25:1304:2510/16/2020 4:25:1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604:25:1304:25Oc t-2016-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4:25:1304:25:1304:25Fri day, October 16,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620.10.1604:25:1304:25:13October 16,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6日上午4时25分 20.10.1620.10.16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上午4时25分 13秒04:25:1320.10.16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4时 25分20.10.1604:25Oc tober 16,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4时25分13秒 04:25:1316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4时25分13秒 上午4时25分04:25:1320.10.16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620.10.1604:2504:25:1304:25:13Oc 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4时25分 13秒Fr iday, October 16,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162020年10月 16日星 期五4时25分13秒20.10.16
③受新劳工法保护,日本不能象美国随时解雇 工人。
★JIT的进一步升华----精益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是美国在全面研究以JIT生 产方式为代表的日本式生产方式在西方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应用情况的基 础上,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较完整的经 营管理理论。
三、JIT的现场控制—看板管理
(一)“推动式”与“拉动式”生产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刚 开始主要用于产品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随着计算机性能 的提高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CAD进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 (出现了可绘制2维、3维图形的交叉绘图系统,可以完成 产品设计、材料分析、制造要求分析等),采用CAD可以 大大节省劳动时间,其设计速度一般是人工的1至5倍。
A(400)---B(300)---C(200)---D(100) 第二种方式,每天生产各品种一次:
A(16)---B(12)---C(8)---D(4) 一个月25天重复25次 第三种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频率,按: AAAA---BBB---CC---D 即一天重复4次,一个月重复100次
好处:①使工人操作更加熟练
2、精细生产方式的出现
1950年,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喜一郎到美国参 观了福特汽车公司位于底特律的Rouge工厂, 回日本后与生产管理专家大野耐一研究得出结 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
原因是:
①当时日本经济十分困难,不可能化大量外汇 去购买美国的技术和设备,也不可能花巨资去 建Rouge那样的工厂。
②当时日本国内对汽车的需要量小,需要的品 种却相当多,不能实行大量生产。
CIMS则强调研究开发不要停留在哲理上,而要把重点放 在实践上。
德国经济生产委员会(AWF)1985年对CIM的推荐定义 是:CIM是指所有与生产有关的企业部门中集成地采用电 子数据处理,CIM包括了在生产计划和控制(PPC)、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 之间信息技术上的协同工作,其中为生产产品所需的各种 技术功能和管理功能应实现集成。
CIMS包含了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经营管理三种主要功 能,要使这三者集成起来,还需要一个支持环境,即分布式数据 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指导集成运行的系统技术。
1、四个功能分系统
(1)管理信息分系统。以MRPⅡ为核心。
(2)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即 CAD/CAPP/CAM系统。
(3)制造自动化或柔性自动化分系统。数控机床等。
(4)质量保证分系统。包括质量检测、质量评价、质量控制、 质量跟踪等。
2、两个支撑分系统
(1)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实现异种机互联、异构局部网络及多 种网络的互联。
(2)数据库分系统。支撑CIMS各分系统,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 数据库系统。
CIMS功能组成示意图
(二)CIMS集成的内涵
集成与连接不同,它不是简单地把多个单元连 在一起,而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 单元组成为有一定功能、紧密联系的新系统。
1、传统方式:由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计 算出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 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入出产计划,按 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个生产阶段都按 计划制造零部件,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后 一道工序和下游车间,而不管后一道工序和下 游车间当时是否需要。这种方式被称为“推动 式”。
①大量生产的技术关键
零件的互换性和装配的简单化。由于分工精细、操作 简单,工人只需几分钟训练就能上装配线干活。 ②实行大量生产的结果
生产率大幅度提高。1908年514分钟生产一辆车,到 1914年实行流水生产后,只要1.19分钟生产一辆车。 随着产量的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1908年每辆车售 价$850,到1926年每辆车售价$290。 ③大量生产方式的基本发展模式
第三节 准时生产制
一、JIT的出发点及基本思想
(一)JIT的出发点
★两种经营思想:
1、成本主义:价格=成本+利润
2、JIT的思想:利润=价格-成本
不断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是积极进取的经营 思想,是企业的求生之路。
这里所说的浪费,指凡是超过生产产品所绝对 必要的最少量的设备、材料、零件和工作时间 的部分,都是浪费。(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是 浪费;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所用的资源超 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市场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即“3C”。
企业过去那种“四平八稳”的经营习惯已不能 适应了,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技术与管理高度结 合的新的生产方式。
人们进一步发现,如果将自动化单元技术加以 有机集成,则可带来更高的技术个经济效益。
二、有关CIM和CIMS的定义
CIM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一种哲理。
特点:物料流和信息流是分离的。
2、“拉动式”方式:从市场需求出发, 由市场需求信息拉动产品装配,再由产 品装配拉动零部件加工。每一道工序、 每个车间都向前一道工序、上游车间提 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上游工序、车 间完全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
特点:物料流和信息流是结合在一起的。
(二)看板管理
1、看板,又称传票卡,是传递信号的工具。
欧共体CIM-OSA(开放系统结构)课题委员会最近提出 的CIM的定义,被认为是当前对CIM的最权威、最科学的 定义:“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由此, 企业是所有功能、信息、组织管理方面都是一个集成起来 的整体的各个部分。”
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组成
(一)CIMS的功能结构
1、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 2、信息的集成 3、应用功能的集成 4、技术的集成 5、人和组织的集成
计算机技术结构示意图
四、CIMS的广泛适用性及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一)广泛适用性
1、没有行业限制。
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高生产率和高柔性。
2、没有规模限制
可逐步扩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量力而行地逐步集成。
大批量生产 降低成本
刺激需求
批量的扩大
(二)从大量生产到精细生产
1、大量生产方式的衰落
福特的大量生产有一个根本缺陷,就是 缺乏适应品种变化的能力,即缺乏柔性。
为了使专用、高效、昂贵的机器的高固 定成本分摊到尽可能多的产品上,生产 线不能停工,这就需要各种缓冲:过量 的库存,过多的供应厂家,过多的工人、 过大的场地。
EPSON PRECISION H.K. LTD BS FACTORY
先進生産方式
編號: BS-SC-066 版次: 01 整理: IP Dept.
先进生产方式
第一节 现代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第二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三节 准时生产制 第四节 再造工程
第一节 现代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一、当今制造业面临的环境形势 1、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机制 3、企业经营国际化 4、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化
二、JIT的起源及进一步升华
(一)从手工生产到大量生产 1、手工生产方式 19世纪末,法国巴黎Panhard-Levassor (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 特点:几乎没有两辆汽车是相同的;制 作成本高,且易出故障;要求工人具有 高超技术。
2、大量生产方式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他的T型车。
②提高了对需求的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