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①非细胞型。
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包括病毒亚病毒②原核细胞型。
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包括三菌三体③真核细胞型。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0.2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奠基期 ?1.1试对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一简表解。
G +细菌和G -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
1.3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 +细菌和G -细菌在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G +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 -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 ,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F )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1.4在G -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有那些蛋白?其功能如何?外膜: ?细胞膜:?1.6试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止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
【涂片固定→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酒精→稀释复染→复红】1.7什么是缺壁细胞?试列表比较四类缺壁细胞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1.10什么是菌落?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
菌落:是指将单一微生物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态、边缘、隆起、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度等。
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
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聚集时的反映。
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的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1.11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一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无内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基内菌丝体(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
2.1试对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作一表解。
2.2试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
(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5)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的子囊孢子2.3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结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乳脂或矿浊色,少数红色或黑色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相同相同一般不同一般不同菌落边缘一般看不到细胞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有时可见细丝状体细胞可见粗丝状细胞细胞生长速度一般很快较快慢一般较快气味一般有臭味多带酒香味带有泥腥味往往有霉味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功能细菌原生质体制备,溶菌酶,自溶酶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甘露聚糖(外层)蛋白质(中层),葡聚糖(内层)类脂,几丁质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制备:EDTA-a—硫基乙醇,蜗牛消化酶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微纤维,纤维素,几丁质无定形基质成分:葡聚糖,蛋白质,脱乙酰几丁质,甘露聚糖,少量脂类无机盐等3.1试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
病毒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和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
衣壳是病毒类的主要支架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所构成,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
3.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系?各种对称体系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3.3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试举例并列表比较之。
其中有哪几种类型目前还未核酸类型病毒代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微生物病毒DNA ssDNA 线状细小病毒H-1 玉米条纹病毒等核盘菌5Shadv-1病毒定义: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上述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值、成熟、和裂解)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周期①吸附:尾丝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吸附在受体上,通过刺突、基板固定于细胞表面②侵入:尾管所携带的溶菌酶把细胞壁上的肽聚糖水解,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③增值: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④成熟:把合成好的“部件”进行自我装配⑤裂解:在脂肪酶和溶菌酶的作用下,促使细胞裂解。
3.5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定义: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即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方法: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
较常用的是双层平板法。
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菌斑都位于同一平面上,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噬菌斑。
3.6何为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定义: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分期①潜伏期:侵入到第一个噬菌体释放。
分为隐蔽期和胞内积累期。
②裂解期:细胞裂解,噬菌体急剧增加。
③平稳期: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
3.7无答案4.1什么是自养微生物?它有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定义:凡以无机碳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类型: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两种。
光能: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化能: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磺细菌4.2什么是水活度?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有何关系?定义:是一个比渗透压更有生理意义的物理化学指标,它表示在天然或人为的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影响:生长繁殖在水活度高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在水活度低的范围内生长的微生物抗逆性强,了解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水活度,不仅有利于设计培养基,而且还能对防止食物霉腐具有指导意义。
4.3试述通过基因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4.4何谓碳氮比?不同的微生物为何有不同的碳氮比要求?试举例说明之。
定义:指在某一培养基配方中,碳源与氮源含量的比例。
严格的讲,应指在培养基所含有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
在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分子中,其实际含碳量和含氮量差别很大,一般来讲,真菌需碳氮比较高,细菌,尤其是动物病原菌需碳氮比较低的培养基。
4.5设计培养基的4个原则、4个方法是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更好的原则和方法定义: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的特殊要求,或对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一类培养基可以把需要微生物从混杂的其他微生物分离和确定。
4.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具有鉴别性功能的原因。
定义: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
在低酸度时,这二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多种肠道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
尤其是 E.Coli,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5-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其基质的脱氢的途径主要有几条?试重要性:①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PH2形式的还原力②是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包括三羧酸循环(TCA),HMP途径和ED途径等③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④通过逆向反应进行多糖合成关系,EMP途径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和丁醇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5-3.试述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时间的关系重要性:①供应合成原料,供应合成核酸、核苷酸、某些辅基、芳香族及杂环组氨基酸的原料②HMP产生大量的NADPH2,为细胞的各种物质合成反应提供主要的还原力(主要目的不是供能),合成脂肪酸、固醇、四氢叶酸等③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中介④扩大碳源利用范围(为微生物利用三碳糖、七碳糖提供必要的代谢途径)⑤通过与EMP途径的连接(在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处)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戊糖5-4.试述ED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功能:替代EMP途径,可与EMP、HMP和TCA连接,可进行细菌酒精发酵以产生酒精关系:用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5-5.试述TCA循环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和人类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产生两类还原力,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与人类的发酵生产【如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等】紧密相关5-6.组成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载体有哪些?他们分别如何执行其生理功能1. 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由NADH脱氢酶(一种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硫中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