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生态学课件-第七章-土壤生态分区概述知识分享

土壤生态学课件-第七章-土壤生态分区概述知识分享

• 一、微域变异 • 土壤生态微域变异可借用土被结构不同形状单元土区来描述,单元土区是
土被结构的最小单元,也是土壤生态空间分布上的最小单元(或称土壤生 态胞体) • 弗氏将单元土区形状划分四种(见图) • 常见单元土区类型(见图)
二、土壤组合变异
• 土壤组合或土链是一个以上单元土区组成。
三、土壤复合
第七章 土壤生态分区概述
• 土壤生态区划与农业区划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 初
• 第一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依据 • 第二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系统与原则及地带分异特点 • 第三节 土壤区域分异特点——土壤生态区、片与样板列举
第一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依据
• 根据土壤生态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异特点可以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即微域、 中域、地区域与广域四级
土壤生态地区与土壤生态带或地域。
一、土壤生态系统分区单元涵义
• 1、土壤生态样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土壤样块组合而成,水热条件一致, 相当于土壤基层分类单元所占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土壤生态样块也可以是 单元土区。
• 2、土壤生态片:由一个以上土壤生态样块组合而成,每一土壤生态片土 壤性状近似,植物群落与作物布局类同,养分输入、输出强度节律大体一 致。
• 一个以上土壤组合构成土壤复合。土壤复合重复出现就构成土壤生态地区。 • 例如:珠江三角洲是由赤红壤、水稻土与酸性硫酸盐及堆叠土复合重复出
现形成的;太湖平原则是由黄棕壤、水稻土与潮土复合构成。 • 所以土壤生态地区是由土壤复合不同类型构成,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生态
景观。
四、土壤广域空间分布
• 1、我国地带分异,以沿海湿润地区的南北变化最为明显,由北而南热量 变化,出现不同土壤带;
• 3、土壤生态区:由一个以上土壤组合而成,成土母质与小中地貌及相关 的土壤类型类似,植物群落与耕作轮作制度相似,营养物质循环与能量转 换节律相似
• 4、土壤生态地区:由一个以上土壤复合组成,具有相同水热状况,与大 地貌影响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相互更迭以及土壤利用方向相同,营养物 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类同
• 2、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随着沿海到内陆水分的减少,也分别出现了不 同的植被与土壤的变化
• 3、我国多山国家,垂直带普明显,尤其在青藏高原南坡出现由红壤带开 始,向上一直达到雪线的景观变化。
第二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系统与原则及地带分异特点
• 进行土壤生态区划既要考虑区划依据,也要研究分级原则; • 要考虑三层结构即水热条件、植物群落与土壤样块特点 • 分为宏观、中域与微观三种尺度进行依次续分与命名 • 现把土壤生态区划分为5级:即土壤生态样块、土壤生态片、土壤生态区、
• 1、珠江三角洲水稻土赤红壤农林果生态区
2、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棕壤稻渔生态区
3、黄淮海潮土盐土农果生态区
4、三江平原黑土白浆土林农牧生态区
5、内蒙古栗钙土黑钙土牧农生态区
6、川西北草甸土沼泽土农牧生态区
垂直带普的变化; • 人工影响又使园林、农田等带地带与地域性特点
• 1、土壤水平地带分布特征 • 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见图表 • 2、地域性变化 • 地域变化决定于降水量多寡。 • 3、垂直地带变化 • 我国多山,垂直地带性明显。
第三节 土壤区域分异特点——土壤生态区、 片与样板列举
• 5、土壤生态带或地域:由土壤生态地区组合而成,带内水热条件等级类, 植被类型组成与土壤复合类似,农林牧业发展方向相同,营养物质循环与 能量转化季节节律大体类似。
二、土壤生态分区简介
• 地球表面能量分配的差异、海陆分布及地形条件的制约,使土壤生态系统 出现空间分异。
• 人类的经济活动加深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出现了水平方向南北变化的地带性、和东西变化的地域性特点;也出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