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为04762的金融学概论试卷2(2017年4月)1.我国最早的货币金属是 [ ]A. 金B. 银C. 铜D. 铁2.在金融学中,一般把纸币和存款货币统称为 [ ]A. 实物货币B. 金属货币C. 信用货币D. 现代货币3. 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被称为[ ]A. 银行信用B. 商业信用C. 消费信用D. 国家信用4. 信用工具最早的形式是 [ ]A. 口头承诺B. 书面凭证C. 收借条D. 账簿5.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但______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
[ ]A.平均利润率 B.经济周期C.经济政策 D.物价水平6. 认为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特殊转化形式的经济学家是[ ] A.凯恩斯 B.杜尔阁C.马克思 D.俄林7. 国家信用中的内债主要采取的形式是 [ ]A.政府债券 B.借贷C.企业债券 D.票据8.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有关的规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 [ ]A.金融体系 B.金融学C.金融工具 D. 金融部门9.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证券交易方式实现的金融交易,已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 [ ] A.资本化 B.市场化金融学概论试卷第1页(共10页)C.证券化 D.电子化10. 在物价不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 ]A.调低 B.调高C.保持不变 D.与实际利率对应11. 资金盈余部门将钱交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金融中介机构融通给资金短缺部门,这种方式称为 [ ] A.间接金融 B.直接金融C.中介参与 D.国家融资12. 长期资金市场又称为 [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13. 下列不属于初级市场活动内容的是 [ ]A.发行股票 B.发行债券C.转让股票 D.增发股14. 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组建的代理投资制度是 [ ]A.公司型基金 B.封闭型基金C.平衡型基金 D.契约型基金15.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这四家的经营性质属于[ ] A.国有商业银行 B.政策性银行C.股份制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16. 支付系统按功能可分为小额支付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
下面属于小额支付系统的是 [ ] A.证券交易 B.黄金交易C.外汇交易 D.消费者交易17.下列关于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 ] A.初级市场是二级市场的前提B.二级市场是初级市场的前提C.没有二级市场不影响初级市场的存在D.没有初级市场二级市场仍然可以运行18. 下列不属于负债管理理论缺陷的是 [ ]A.提高融资成本 B.增加经营风险金融学概论试卷第2 页(共10 页)C.逾期收入理论 D.负债管理理论19. 在国际上支平衡表中,国际捐赠属于 [ ]A.经常项目 B.资本与金融项目C.储备资产 D.净误差与遗漏20. _______既是金融工程的基础工作,也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问题。
[ ]A.金融产品定价 B.金融风险的预防C.金融市场的稳定D.金融货币的发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Array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C.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D.人民币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E.人民币可对换银行券22.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面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有 [ ] A.期权和约 B.期货和约 C.利率期货D.货币期货 E. 股票指数期货23. 从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看,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但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 [ ] A.有效需求不足 B.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C.失业率过高D.结构问题 E.金融体系效率低24. 通过消费支出渠道传递货币政策意图,有以下哪些途径 [ ]A.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B.可供信贷效应C.财富效应D.流动性效应E.非对称信息效应25. 金融自由化的标志就是金融资产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例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在 [ ] A.价格自由化 B.业务自由化C.市场自由化D.资本流动自由化E.金融机构自由化金融学概论试卷第3页(共10页)金融学概论 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 ___________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由偶然的、扩大的、一般的价值形态发展演变而来的。
27.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的。
28. 利率,是________对本金的比率。
29. 股票具有无期性、参与性、__________、流通性和收益性的特点。
30. 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___________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
31. 比较早的支付系统是纸体转账系统,主要通过________传达支付命令,以人工操作为主。
32.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和_________________。
33. ______________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
34. 货币供应过多会造成_____________。
35.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 金融工具37. 国家信用38. 信用货币39. 货币政策40.货币需求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 25 分)41.试述信用的基本特征。
42.影响利率水平的关键因素有哪些?43.简要说明货币市场工具的种类及特征。
44.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学概论试卷第5页(共10页)45.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46.某公司股权市场价值为4亿元,债务市场价值为4亿元,股权成本为13.5%,债务成本为6%,公司所得税率为33%,请问该公司的资本加权平均成本为多少?计算结论的含义是什么?金融学概论试卷第6 页(共10 页)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47.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货币化进程和金融相关率的变动。
金融学概论试卷第7页(共10页)课程编码为04762的金融学概论试卷2答案(2017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1—5 CDAAA 6—10 CAACA 11-15 ACCDA 16—20 DABAA二、多项选择题22.AC 22.ABCDE 23. ABDE 24.ACD 25. ABC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 马克思 27. 私有制 28. 利息 29. 风险性 30. 商业银行31. 纸票据 32. 非现金结算 33. 货币层次 34. 通货膨胀 35.间接标价法四、名词解释36.金融工具:指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以此为载体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凭证。
3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38.信用货币:一般包括通货和存款货。
信用货币存在形式多样:现钞、银行存款、信用卡和电子货币等。
39.货币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40.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五.简答题41.答: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贷方把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商品贷给借方,借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这些货币或商品,到期必须偿还,并按规定支付一定的利息。
所以,偿还和付息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42.答:我们可以归纳出六个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本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2、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3、经济周期;4、物价水平; 5、经济政策;6、其他影响因素;比方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传统习惯等均是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43.答:货币市场工具主要是短期证券,在发达国家,常用的货币市场工具主要包括: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等。
短期国库券是政府部门发行的短期债券,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入不敷出和为到期的政府债券提供融资。
银行承兑汇票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债权人或债务人开出并经银行承兑,保证在将来某一特定日期进行偿付的一种远期汇票。
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本票,一般由信誉好的大银行和大公司发行,解决短期资金需求。
回购协议实际上以原证券为抵押的借款,是买方向卖方提供的融资。
44.答:金融机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学概论试卷第8 页(共10 页)金融学概论 试卷 第9页 (共10页)降低交易成本;2、克服信息不对称;3、减少金融风险;4、增强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45.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答: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供求的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平衡的前提条件。
同时,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也是货币供求均衡的基础。
因此,货币均衡实质上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
46.解:%76.8%)331(84%684%5.13=-⨯⨯+⨯=WACC 这个结果表明只有能够提供高于8.76%回报率的投资才是值得考虑的。
47.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货币化进程和金融相关率的变动。
按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金融发展有两个重要衡量指标,一是经济货币化程度(M 2/GNP 的比率),二是金融相关率。
一国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上升和金融相关率的提高而不断获得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比率的不断提高,近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在规模和结构方面均获得快速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货币化比率虽然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平缓。
这是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那时的现金发行相当于M 0,各项存款加现金发行相当于广义货币M 2。
改革开放以后,M 0、M 1和M 2分别占名义GDP 的比重陡转直上,反映了市场机制建设的成功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均有了极大的改观。
金融资产的总额由1979年的2 162.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3 311.5亿元,增长了近70倍。
相应地,金融相关率由53.6%提高到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