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教学进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教学进度

2、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部分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培养写作一般性文章和应用类文章的能力。
3、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
(二).பைடு நூலகம்为核心的阅读体系:
1.部编教科书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有: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编者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两组:
A1.单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长处,也是阅读方法学习的主阵地,不能弱化。
A2.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举一反三。
B1.教师“教读”天经地义,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不容混淆。
B2.学生“自读”既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又是教师“教读”的价值指向,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文和教学形态。
2.阅读部分以各单元学习为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辅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3、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a教读课文2—3课,b自读课文1—2课。c课外自读:每单元推荐3—5篇,d整体书阅读:每册推荐6部。
因此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整体结构:
1、部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名人、祖国、小人物、美德、景物、探险六个方面的内容。
(六)、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又尽可能自成体系。
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写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怎样写消息、撰写演讲稿;二是改编式写作,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
(三)、以单元的双线设计实现意图A
1、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2、“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构建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层级序列清晰的教科书体系结构。
3、以“人文主题”引领拓展综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上学期接触发现这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七年级下册教材写作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写出人物的精神
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文从字顺
语言简明
在编写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专题内容力求使学生能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2.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缓解畏难情绪。
3.强化了写作指导的活动性,不再干巴巴地讲述写作原理。
略读:确定阅读重点
*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比较阅读
*学习主要描写方法
浏览:提取主要信息
*对内容和表达有所思考和质疑
(五)、以教读、自读的不同设计实现意图B
现行教科书: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
新教科书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
1.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以便于师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强。“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思考探究”内容、情感、主题、写法、疑难“积累拓展”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两个层次练习,体现思维的渐进性,由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学习资源,举一反三,内化为语文素养。
2.自读课文:“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
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力避结论的直接呈现,强调启发性和引导性。“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4、以“语文要素”落实方法能力。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
(四)、七年级下册教材单元结构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
精读一:字斟句酌
*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精读二:学做批注
*学习主要抒情方式
精读三:熟读精思
*掌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
4.写作实践的任务有序列、可选择,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