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机反事故措施

汽轮机反事故措施

第十一章针对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制订的汽轮机反事故措施
11.1 防止火灾事故
11.1.1 发现油系统有漏油现象,应设法查明具体部位,能处理的联系检修人员
及时处理。

11.1.2 主机轴承油文件或法兰结合面漏油,运行人员无法监视调整的,及时联
系检修人员调整,若法兰结合面漏油无法处理的应采取打胶,接出漏油等临时措施。

11.1.3 发现漏油至热体上,并引起冒烟、明火等情况,运行人员应主动用附近
的灭火器灭火,灭火后若明火或冒烟仍不能消除,应及时汇报值长联系厂消防队灭火。

若漏油至保温层内,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将浸油的保温层打掉或更换新的保温材料。

11.1.4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
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

11.1.5 禁止用铁器敲击氢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等,严禁在氢气区内吸烟,
严禁带火源进入氢气区。

11.1.6 在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工作开始前应认真测量氢气浓度,作
业地点所测量氢气含氢量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

严格执行动火制度。

11.2 防止承压部件爆漏和压力容器爆破事故
11.2.1 定期对除氧器、连排扩容器、高压加热器安全门的整定值进行校验。

11.2.2 凝结水或发电机内冷水水质不合格时,应及进行换水。

如确认凝结器铜
管发生泄漏,应及时汇报,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11.2.3 200MW机组禁止使用高压缸排汽向辅助蒸汽联箱供汽。

11.3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11.3.1 定期活动主汽门、调速汽门和抽汽逆止门,发现卡涩现象及时汇报值
长及有关专业领导决定处理措施。

11.3.2 机组启动前进行超速保护,电超速保护等模拟试验,机组运行中严禁
将主机保护退出运行。

11.3.3 按规定进行危急保安器的注油试验、超速试验,主汽门、调速汽门严
密性试验,若试验不合格,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11.3.4 加强油净化装置的运行维护,按规定要求进行主油箱放水、油质化验
工作,以保证油质良好。

11.4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损环事故
11.4.1 机组启动时,冲转前投入除低真空以外的各主机保护。

冲转过程中轴
承振动超过规定值应立即打闸停机。

11.4.2 不具备启动条件的机组,严禁强行启动。

11.4.3 一级旁路减温水禁止投用。

11.4.4 运行中汽温急剧下降50℃或启、停和变工况过程中在10分钟内上升或
下降50℃,以及管道、阀门、主汽门、调速汽门等处冒白汽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11.4.5 汽轮机停机前,应可靠地隔绝机组对外供汽的阀门,如至煤气站、油
区、生活区等供汽阀门。

停机后仍应认真监视凝结器水位、高加和除氧器水位、排汽温度、缸温差的变化情况。

11.4.6 停机盘车期间要加强对盘车电流、大轴挠度、汽缸壁温度的监视。

11.4.7 对运行中机组油系统的阀门状态、每班都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11.4.8 油系统的操作,如冷油器的倒换、油滤网的倒换等均应按操作票的顺
序,并在班长的监护下缓慢进行,操作过程中严密监视润滑油压变化,防止断油烧瓦。

11.4.9 机组启动定速后,停调速油泵前应缓慢关闭调速油泵的出油门,并严
密监视调速油压和润滑油压的变化,停泵后及时将调速油泵出口门开启。

11.4.10 机组运行中严密监视轴瓦钨金温度和回油温度,如温度升高是由于冷
油器出口油温升高所致且升高较多,应倒换冷油器并联系检修人员清洗,若温度异常升高应按规程规定果断停机。

11.4.11 机组启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应执行制造厂的有关规定,至少不得少于
2-4小时,热态启动不少于4小时。

若盘车中断应重新计时。

停机后因盘车故障暂时停止盘车时,应监视转子挠度的变化,当挠度较大时,应采取手动盘车180度,待盘车正常后及时投入连续盘车。

11.4.12 停机期间锅炉做水压试验前,应检查确认电动主汽门、自动主汽门和
调速汽门关闭严密。

试验期间监视凝结器水位、缸温和排汽温度的变化。

11.5 防止水淹厂房事故
11.5.1 每班检查各排水泵工作情况正常,并作好详细记录,发现不正常情况
及时联系处理
11.5.2 多雨季节要定期检查排水口及穿墙管孔,防止外面的水倒灌厂房及穿
墙管孔泄漏,发现倒灌及泄漏现象应及时报告,及时排除。

11.6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11.6.1 机组运行中认真监视发电机进、出水温、进、出风温,升高时及时调
整,并分析原因。

11.6.2 潮湿季节要注意检查空冷器结露影响发电机绝缘,及时调整风温,消
除结露。

11.6.3 发电机发出漏水报警信号,经判断确认是发电机漏水时,应立即停机处
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