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12大专4班语文试卷A一、基础知识(1分/空,共15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会晤(wu )酣畅(h6n )玄理(xian )清例(lie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爱屋及屋挣扎筹划安祥揉合B 、干干净净抚养殷勤好象侯车C 、不辞劳苦搜索铜活高梁欢度 I )、清清爽爽敷衍款待惦念嘱咐4、 依次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 乔丹在球场上那气势,就像猛虎下山一样。
② 平静的湖水,迎着狂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③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④ 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八、反衬、拟人、对比、比喻 B 、比喻、拟人、对比、反衬 C 、比喻、对比、反衬、拟人D 、比喻、反衬、拟人、对比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语文是 ___________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 想象;语文是 ________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语文是 _________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 观;语文是 ________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 ②④③①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⑤②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八、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己经 屮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 不可思义浩浩荡荡 盘根错节 毛骨悚然 触0惊心 踽踽独行 撩人心脾 不倦变幻银光璀璨 栩栩如卢 憩于枝头 斩新掉一轻心近人皆知 狂忘自大深恶痛疾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会稽(kudi ) 激揣(tuan ) 班级 学号 姓名修禊(xl)巳日(si) 流赖(shang)骋怀(ch&ng) 形骸(hai ) 国荡(shan g)A.癸丑(kul)B .峻岭(lin)C. 娱乐(yd)D. 虚诞(xian ) 美化我独抒性災的意象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语文是_B、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屮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C、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按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己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1)、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屮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己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7、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小屋的光线富于科学的时间性,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虽然……但是……B、既……也……C、只有……才……D、不但……而且……8、常识积累1.《兰亭集序》的作者有“”之称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称为“世纪老人”,激流三部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二、阅读知识(共35分)(一)再忆萧珊巴金(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
我闭上眼晴,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屮,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來照顾你啊?!”……(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口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 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咅。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M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足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胞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屮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棹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一一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 )……闹钟响了。
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晴,应当起床了。
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
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九八四年一月二H —日注①:1972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A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1. (5)(6)(7)三节在叙事结构上很有特色,试加以赏析。
2.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A心的郁积。
D.第(9)段萧珊离家吋“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
E.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祌的枷锁。
4.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对此加以分析。
(二)阅读小说《彩裙飘忽》住进高层,看见窗外远远电线杆上挂着蝉翼彩裙,这肯定是楼上晒衣不慎吹下来的,奇怪的是裙的主人连着几天没发觉自己少了什么,一任它在高高电线上飘忽。
我看不过去,就仰起头喊:“谁家裙子棹下来了?”那微弱的音量也似彩裙飘忽而去。
老伴说:“算了吧,她什么时候要穿了,自然会想起。
大楼房子,各管各的,叫也白费劲!” 但也还是想了办法,在电梯口贴了一张提醒告示。
门口来了中巴,一群人带着悲泣的面容走了下来,一个孩子捧着一张照片,是个姑娘,姣好面容,说是为了护一个孩子(就是捧照片的人),自己被一个外地人飞快的摩托车撞上了,碰巧撞在水泥柱子上,晕了过去,查后是颅内出血,治不了!“摩托车撞死人,天下奇闻,不是鬼找替身?”“儿楼的?”“要表扬了,雷锋没死呀!”隔天,我看见老伴把长长的晾杆用绳子扎了起来,伸山窗外去。
“來,帮帮忙!”妻叫着。
“是她的吗?”我嫌妻多事了。
“不是她的就不管了?” “不是……”四只老皮皱囊的手,颤悠悠的竹竿拨动着裙子飘处,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一一主人还要穿呢!19、对这篇小说情节发展阶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发现彩裙一一关心彩裙一一挑拨彩裙B、见彩裙一一说彩裙一一拨彩裙一一,彩裙C、彩裙飘忽一一彩裙飘因一一彩裙丢落D、彩裙飘一一彩裙落一一彩裙归一一彩裙失20、对围观群众的对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他们对英雄因嫉妒而嘲讽、鄙视。
B、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献身的行为不了解也不理解。
C、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精神的看法歪曲、不正确。
I)、反映了他们思想畸形,精祌麻木,观点错误。
21、小说结尾说:“主人还要穿呢!”这样写的用意是()A、姑娘虽死犹生,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B、留下裙子,表达对姑娘的哀思之情。
C、心理感觉,好像裙子的主人并没有死去。
D、前面弄错,裙子的主人的确未死,奇峰突起。
2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一项是()A、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是门口窗外,运用了顺叙和插叙两种叙述方法。
B、妻对彩裙所表现的两个行动是贴告示和拨彩裙。
C、这篇小说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小姑娘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
I)、这篇小说采用的两种主要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三、作文写作(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耶旮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
这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
大家都感到奇怪:怎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屮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儿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荣。
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如果她当初填“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会像“做苹果饼”这么打动人心。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己。
但是,他们不那样写,非要填写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
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细细想来,特长就是我们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技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我们平时不善于发现,或者不能够正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