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钢结构计算长度问题

关于钢结构计算长度问题

如果结构设计仅由材料强度控制,则应该无须引入计算长度,当涉及到稳定时,才有必要考虑计算长度,这是当前结构设计中众所周知的。

对于一些复杂结构,计算长度是比较难以确定的,而软件计算结果往往是明显错误的,当人工调整是会加入过多猜测的成分,而且稳定的概念模糊不清,这也是不少人常常遇到的问题。

我想把此问题比较好的解决,这可能需要从根源上讨论计算长度的问题。

就是当初是何许人将计算长度和稳定问题牵扯到一起,有没有比较好的资料,就是关于计算长度的来源。

国内的钢结构稳定方面的书籍,我还是有一些的。

陈老,夏志斌等的书我都有,但是总有一些根源性的问题搞不清楚。

计算长度是用杆件(微观)计算整个结构的工具。

稳定应力其实也是反算而已,材料某点应力岂能变化。

而整体结构自然和荷载大小,方向和分布以及相互支持作用有关。

规范为了操作性,采用3中情况下的计算长度,忽略微处影响。

而且小注和说明也提出来适用情况。

深入无力说清。

如果进一步,可以看看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稳定设计解说》,另外夏志斌姚谏编《钢结构设计-方法与例题》也有简单引导。

希望对你用帮助。

以下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构件的计算长度是用钢结构稳定理论(如经典的欧拉公式)计算出构件的稳定极限承载力后,再通过公式反算出构件的计算长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构件的稳定系数是和长度有关系的,进而引入了计算长度的概念。

从本质来说,是为了简化稳定系数的计算而引入了物理意义明确的计算长度的概念。

2、计算长度计算不需要考虑构件的各种缺陷,缺陷等是在规范制定稳定系数表格时考虑在内了。

计算长度和构件两端约束有关,还和荷载分布等其它因素有关(典型例子就是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结构稳定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决定了结构中构件的计算长度也具有同样的特性。

3、计算长度一般分轴心受压构件计算长度和受弯构件计算长度,用来计算φ和φb,规范只给出了规则条件下构件计算长度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方法是有前提假定的。

规范的方法是利用计算长度查表得出φ和φb,然后利用公式计算构件的稳定,构件稳定保证结构稳定,这是一阶分析加稳定系数校核方法,是适用的设计方法,缺点是特殊结构的构件计算长度难以确定,同时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一些结构的整体稳定,如缺陷敏感的单层网壳(规范要求采用考虑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

4、结构稳定的本质是因为结构存在P-u,P-Δ效应,如进行考虑这些效应的二阶分析,同时计入各种缺陷影响,可直接计算出构件的内力进行验算,不需要引入计算长度的概念(有的规范要求按计算长度系数为1补充校核)。

有些文献介绍了采用有限元数值屈服分析方法来反算特殊构件的计算长度,也是有适用范围的,对某些情况一旦考虑稳定的形式,相关和整体影响,工作量太大,难以实现。

5、举个例子说明:一单跨平面框架,跨度、高度、截面确定,右柱顶一竖向集中力P2,求左柱的竖向屈曲荷载P1(可反算出柱的计算长度),利用SAP2000的屈服分析可以确定P2不同,P1不同,这和理论分析也是一致的。

左柱的计算长度并不是简单的按规范的梁柱刚度比查表得出的与P2无关的数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