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附件10: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修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类别(领域)应结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全日制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要求,特别是体现本学科的特定要求。

二、研究方向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科研究方向,使导师与研究生有一定的主攻目标。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相对稳定,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如下:
1.全日制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为
2.5年;
2.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翻译硕士为2年;
3.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为3年;
4.在职软件工程硕士为2.5年;
5.在职工程硕士(除“软件工程”)、风景园林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延长学习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含休学)。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指导小组)负责。

全日制专业硕士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一般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按照《华南理工大
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分流办法》参加中期考核。

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利用周六、周日来校学习,或者学校选派老师到异地教学。

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由学院为其制定出培养计划,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转入论文工作并按时进行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开题报告半年以后进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过程要探重视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模拟训练等方法,要重视和加强教材、讲义等教学资料的建设。

1.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专业提升课、职业素养课五大模块。

原则上,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基础课设置为:
各类别(领域)根据自身特点和特色设置其他相关课程,课程设置原则应遵循《关于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研院字[2010]第126号)文件精神。

2. 在职专业学位各类别(领域)根据自身特点和特色设置课程。

原则上我校在职工程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为:
六、专业实践及学分要求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二学期末开始,还应专门安排专全日制专业硕士到相关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原则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专业实践为3个学分。

同时,各学院应根据学校要求指定符合本类别(领域)特点的专业实践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专业实践的管理与考核办法。

七、必修环节
1.中期筛选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中期筛选,按《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分流办法》实行。

2.技术讲座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10次以上技术报告会。

每次应填写“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参加技术讲座考核表”,其中至少3次附不少于1500字由导师签字认可的小结。

八、学位论文
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专业实际,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结合调查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内容撰写。

全日制专业硕士申请毕业答辩的具体要求由各学院规定。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按《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除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以外,各学院可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术性、效益性、系统性、创新性、写作等)提出具体要求,还可对论文工作的阶段考核做出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