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地理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与升华,也是人文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高考中常有涉及。
2.教材特点本节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材资源丰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材处理紧扣主干知识,充分利用教材经典资源,适时调整补充课堂活动,使本节课的人文地理精神更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好奇心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主观上比较乐于接受多元化互动式的课堂教案方式,同时,州民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有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
【教案目标】⒈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掌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⒉能力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⒊德育目标:使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案重点与难点】⒈教案重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⒉教案难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教案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链接教材与生活,丰富课堂活动;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教案;通过吉首、昆明上海和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组讨论,迷你辩论会等活动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图片、照片、表格数据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案过程】1、引入新课:<大约需要3分钟)用多媒体展示《吉首步行街的过去时》、《吉首步行街的现在时》、《1999年8月武陵山天桥正在修建》、《现在的武陵山》《吉首市全貌》五幅照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城市化过程就在身边。
老师提出思考问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吗?学生回答:肯定有或者没有。
教师解释。
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大约需要30分钟)第三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问题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活动一:<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城市人口和工厂过多,各种排泄物又得不到及时的自净和处理。
⒈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呢?<第一组同学讨论)⒉大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情况?<第二组同学讨论)⒊它们的污染源、污染物是什么?<第三组同学讨论)⒋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第四组同学讨论)请同学们认真的加以讨论,并请同学回答学生发言:答案百花齐放教师点评:同学们演讲的都很好。
然后认真点评。
展示课件《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让学生辨认课件上的各种环境污染类型。
观看课件《环境污染组图》现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简况为下表:活动二:探究大气污染的危害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
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
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 4.46毫克/m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 3.83毫升/m3。
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这也就是所谓的光化学污染。
②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会,更全球变暖等。
③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
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
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教师解释一下光污染和电磁波污染,是怎么样产生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电磁波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称为电磁波辐射<或电磁辐射)。
过量的电磁波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波污染<或电磁污染)。
老师小结:<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活动三:观看《交通拥挤》、图片思考: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原因:汽车的增加、汽车数量与道路状况的比值越来越大造成的。
危害: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观看《就业困难》、《住房拥挤》《社会不稳定》图片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科学技术提高,机器化大生产使劳动者数量要求降低,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再加上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人数增多。
)综合归纳:一、城市化问题――“城市病”的表现及危害环境污染带来了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那些我们能感觉得到的危害,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带来的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空气的污染;其次是我们不能够察觉到的危害,如现在正热论的温室效应,CO2本来是无毒、无害的,但是随着它的量得逐步增加,出现了现在的温室效应,也算是一种污染,对人类家园的破坏。
二、城市化问题――“城市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②、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③、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解决“城市病”的措施:案例一:<以上海市为例,讲解解决“城市病”的措施。
)活动四:迷你辩论会<时间控制在8分钟)展示《上海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图片,正方: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是符合我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
对我国是有利的。
另一方则认为,跟国际上的一些大都市相比,我国的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应当大力发展大城市。
<注意控制辩论规则和发言的秩序)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与术语表达;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灵活运用的情况,最后教师综述。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环境:展示《地下铁路》、《地下铁路》、《磁悬浮列车》、《南浦大桥》图片,引出上海为改善城市交通做出努力。
展示过去的《上海胡同》和《建设廉租房、公租房》说明上海在想法改造住宅拥挤问题展示《苏州河的治理》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
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
综合归纳:三、解决“城市病”的措施:①、控制城市规模。
②、改善城市交通条件③、改善城市居住条件④、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⑤、合理规划城市活动五:案例二:昆明构建“生态春城”展示《昆明春城》照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昆明。
过去的昆明: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问题相当突出现在的昆明:别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和湖滨生态城市解决对策:四环工程。
一是环湖截污工程不让污水流入滇池,进而彻底治理滇池。
二是环湖交通工程建立环绕滇池的便捷的公路、轻轨铁路网络三是建设环绕滇池的生态修复工程四是环绕滇池建设整体风格统一、各部分特色鲜明的新城区活动六:探讨以下议题:为了防治我国“城市病”,可以集国内外第一流的专家,设计出一种高水平的污染小的城市规划模式,先试点,再在全国大力推广。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不切实际。
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
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板书设计】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问题城市化→影响→地理环境→“城市病”【作业布置】课堂练一练: 1、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A 、加强城市管理B 、制约经济发展C 、进行全面规划D 、扩大绿地面积2、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生产部门是< )A 、工业B 、商业C 、运输业D 、服务业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 )A 、住房高低的规模B 、工厂大小的规模C 、公共设施的规模D 、人口和用地的规模4、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A 、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进城答案:B 、A 、C 、D活动九:课后探究选择自己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建议:⒈通过走访、实地调查等形式,了解该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⒉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该地主管部门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工作中的困难⒊结合得到的资料,提出你的解方案。
⒋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展示你的研究成果【设计反思】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题鲜明,教案资源丰富,为教师教案方法的选择和课堂发挥留有极大的空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的设计理念是:打破传统教案方式,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都由学生动手归纳整理,因为只有学生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不会遗忘的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更多的人文精神融入课堂,突显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创境激情、设疑激趣,变学会为会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熟悉的吉首市图片引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以关于学生自己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个活动结束新课,首尾呼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贴近,又是多么有趣味。
在体验中理解-----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需要人人付出努力去创造!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案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