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设施策划及实施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策划及实施控制程序

f)长期业务计划;
g)顾客要求;
5.3.2设施的提供
各部门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填写《设施需求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 参数、单价、数量等,交工程部组织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制定《设施需求计划》,并
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
5.3.3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建设完成的设施,由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确认满足要
f)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相联系;
531.2策划的方法
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即:
a)总经理组织开展策划工作,并针对新产品/更改产品的制造系统工程,成立多方论证 小组;
b)小组成员由工程部、生管部、制造部、品质部、营销部、行政部等相关部门组成;531.3策划应考虑的因素
当组织策划有效地实现产品所需的设施、设备时,应考虑以下相关的过程活动:
3术语 无
4职责
4.1工程部是本程序的管理部门,协助总经理负责以下工作:
a)组织多方论证小组对工厂、设施和设备进行策划工作;
b)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进行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的有效性评价工作;
4.2生管部对现有操作过程进行有效性评价。
4.3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工厂、设施和设备进行策划并按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控制和管理。5■工作内容和控制要求
6.0输出
6.1《设施需求配置单》WD/QR—001-QP07
6.2《设施需求计划》WD/QR—002—QP07
6.3《设备验收单》WD/QR—001—QP15
6.4《场地平面布置图》WD/QR—046—QP10
6.5《生产有效性评价报告》WD/QR—003—QP07
7.0相关文件
7.1《Hale Waihona Puke 续改进控制程序》WD/QP—26—02
求后,由工程部组织设备科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设施验收单》
由行政部保管。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工程部相关部门按照合同约定协商解决,在《设施验收单》上 记录处置结果;
c)项目验收时,由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形成《设施有效性评 价报告》。
5.3.4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行政部负责房屋建筑物、办公场所和相关设施及计算机的日常管理; 制造部负责生产 现场的设施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
b)各使用单位负责对使用的设施按相关要求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
5.3.5生产过程有效性的评价
5.3.5.1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号:
版次/修改:2/0
基础设施策划及实施程序
5.1资源
a)配备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员;
b)提供策划所需的必要的设施、设备;
c)提供必要的资金;
5.2输入
进行工厂、设施、设备策划必须依据以下各个方面:
a)立项计划;
b)市场调研报告;
c)年度销售计划;
d)生产能力分析;
e)长期业务计划;
f)过程流程图;
g)顾客要求;
5.3过程
5.3.1基础设施的策划
a)根据产品及过程流程等特点,诸如目标、功能、可用性、成本、安全性、保密性、过 程流程和更新等方面的情况来提供设施设备;
b)制定并实施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以确保设施、设备持续满足组织的需要;
c)对照相关的需求和期望,对提供的设施、设备进行评价;
d)考虑因设施、设备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e)考虑生产能力分析及在紧急情况下(如关键设备故障等)满足顾客的要求,具体见《应 急计划》。
5.4.2行政部每月组织一次对房屋、办公场所、安全防火设施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
造部每月一次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生管部每年对现有操作过程实施评价;监督评价结 果,必要时报总经理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进行研究解决。制造部在每一年最后一个月中, 对管理范围内的设施进行一次设施状况分析,寻找改进计划,并实施改进。
531.1策划的原则:
a)必须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对工厂、设施和设备进行策划;
b)工厂的布局必须尽量减少材料的转移、搬运;
c)优化工厂、设施和设备对场地空间的增值利用;
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号:
版次/修改:
2/0
基础设施策划及实施程序
页码/页次:
2/4
d)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e)关注于精益制造原则;
页码/页次:3/4
a)人机工程学;
b)操作者和生产线平衡;
c)贮存和周期库存量;
d)自动化的应用;
535.2评价的频次
对现有操作过程的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工作由生管部组织,并做好记录,形成 《生产有效性评价报告》。
5.4测量、分析和改进
5.4.1根据对基础设施策划及《生产有效性评价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对不能满足要求的环 节,落实到部门和责任者限期完成,并验证其有效性。
XXXX
编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号:
审核:
版次/修改:2/0
批准:
设施/设备策划
修改日期:
实施:
控制程序
页码/页次:1/4
1.目的
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先期策划和有效性评价,为达到符合生产的需求,并采取措施, 优化资源配置及生产过程。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更改产品开发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策划及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