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4
英汉语言对比(形合与意合)
英汉互译是形合语义结构和意合语义结构的相互转换。英译汉的突显转换模式是“解构”,汉译英的突显转化模式是“结构”,主要体现在译语交际模式的语义结构表达上。(参见孙致礼2004:67-80,陆国强1999)
6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语境与词义选择
(参见张培基2004:36-108;陈宏薇.2004:69-119)
2
语类与翻译(四)
文学文本翻译(参见孙致礼2004:116-120)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语类与翻译(五)
法律文本翻译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翻译的文化意识
文本外影响翻译的因素(参见孙致礼2004:121-131)
4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第一学期侧重英译汉)
项目
内容
课时
翻译概论、学习方法、译者要求及参考书目
定义、标准(参见孙致礼2004:3——14;张培基2004:7-17)
从体验认知的角度阐明篇章存在于文化交际模式之中,深深地刻划着文化的烙印,不同文化的篇章呈现不同的交际模式。翻译发生在不同交际模式之间的转化之中。
8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意群转换与Leabharlann 句的翻译(参见张培基2004:149-159;孙致礼2004:48-66)
结构与解构(上)
8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语篇分析(衔接与连贯)
(参见陈宏薇.2004:54-56)
8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克服翻译症
(参见孙致礼2004:95-103)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翻译的常用技巧(四)
概念结构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抽象与具体)(参见孙致礼2004:81-91;张培基2004:36-104)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翻译的常用技巧(五)
解构与结构(分句与合句)(参见孙致礼2004:81-94;张培基2004:149-159)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语类与翻译(一)
广告文本翻译(参见陈宏薇2004:215-224)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语类与翻译(二)
科技文本翻译(参见孙致礼2004:108-112;陈宏薇2004:242-258)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语类与翻译(三)
新闻文本翻译(参见孙致礼2004.:113-115;陈宏薇2004:225-238)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8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意象图式的转换(搭配、习语翻译)
(参见张培基2004:160-169)
教学中在各个知识模块上培养学生强烈的语义结构转换意识,让他们自觉意识到自己在做翻译练习时如果没有使用结构或解构方法来转换,就意味着自己没有操控翻译过程,因而没有实施自主翻译。如把“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翻成汉语时可能有三种翻译:1)滚石不生苔;2)专业不生财;3)流水不朽,户枢不蠹。如果他对这三种译文不能分辨哪种是他的译文中该取的,就意味着他对不同文化之间意象图式的转换没有自觉意识,而只是机械运作。
(第二学期侧重汉译英)
项目
内容
课时
翻译的常用技巧(一)
语义结构转换(参见陆国强1999)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翻译的常用技巧(二)
增补与省略(参见孙致礼2004:81-94;张培基2004:36-104)
4
翻译练习
练习评析
2
翻译的常用技巧(三)
正译与反译(参见孙致礼2004:81-94;张培基2004:36-104)
4
翻译的过程
理解、表达、审校(参见孙致礼2004:15-32;张培基2004:9-15)
2
翻译的方法
直译意译、归化洋化(参见孙致礼2004:33-47)
语言是不同文化概念结构的承载形式之一,以语义结构形式来表达,不同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交际模式和概念结构方法。翻译并非机械对应生成,而是在解读原语篇章时找出它的交际模式和这个模式在该篇中要表达的实时交际内容即意义,再将其转化成译语的交际模式(归化、洋化或兼而有之),以译语的语义结构表达出来。翻译是译者的操控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