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安装施工方案

弱电安装施工方案

弱电安装施工方案1 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安全防范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程。

1.1 材料设备要求防盗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探测器;二部分为控制箱;三部分为接收主机。

1.1.1 探测器性能要求。

1 门(窗)磁:(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报警(误报、漏报)响应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确定设备型号及尺寸大小是否与图纸相符。

确保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安装前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4)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2 感红外线探测器:(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探测范围、抗小(动物)目标、抗背景温度变化、抗车头灯(光)、抗湍动气流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明确设备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3 微波物体移动感知器:(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探测范围、抗小(动物)目标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明确设备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4 红外微波探头:(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探测范围、响应时间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明确设备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5 玻璃破碎感知器:(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抗小(动物)目标、抗背景温度变化、抗车头灯(光)、抗湍动气流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明确设备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6 烟雾报警探头:(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报警(误报、漏报)、响应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明确设备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7 感温探测器:灵敏度以其对温度及温度变化的反应来划分,共分为三级。

定温、差定温两种探测器在升温速度不大于1℃/min时,动作温度不低于54℃。

具备各级灵敏度的探测器动作温度应分别不大于以下所列数值:定温:一级为62℃;二级为70℃;三级为78℃。

除动作温度外,响应时间应符合表1.1.1的要求。

表1.1.1 升温速率与响应时间灵敏度的关系(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主要性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金属壳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疵点、涂层脱落和砂孔等。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明确设备的探测范围和角度,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5)确定设备是否具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8 紧急按钮:为一种开闭电路,如果有开闭动作或者按下按钮,应有报警信号输出。

(1)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响应速度、外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控制机构应灵活,标志应清晰。

(3)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1.1.2 控制箱性能要求:1 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 应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前应确保外形尺寸及型号与图纸相符,控制机构应灵活,标志应清晰。

3 塑料外壳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

4 控制箱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5 控制箱的作用是对探头起管理作用,还能起供电作用,可接报警输出,并内含有备用电池,能分辨报警信号真伪,有显示报警作用,有报警通讯作用。

6 控制箱分为有线控制箱和无线控制箱两类。

有线控制:指用电缆线将控制箱与探头相联,采用四线制(四芯线),其中二线接电源,二线接收信号。

无线控制:指探头带有无线发射器,主机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报警信号。

1.1.3 接收主机的性能要求:1 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 接收主机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3 接收主机可以接受信号和处理信号,记录报警并打印,可以独立工作,不会因电脑出问题而丢失警情,有扩容性和兼容性,易维修。

1.1.4 路由设备的性能要求:1 设备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 路由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3 路由设备作用是使控制箱发出的报警信号传送到接收主机,其中应包括短路隔离设备。

短路隔离设备的作用是当系统中一个设备因短路或其他原因导致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1.1.5 绝缘导线:1 材料在进场前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鉴定单位对其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2 家庭安全防范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钢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并有产品合格证。

3 家庭安全防范系统传输线路的线芯截面选择除满足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1.2 主要机具1.2.1 克线钳、电工刀、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剥线钳、尖嘴钳、卷尺、水平尺。

1.2.2 万用表、兆欧表、高凳、工具袋等、示波器、场强仪、网络测试仪。

1.3 作业条件1.3.1 土建内装及油漆浆活全部完成。

1.3.2 房间门窗安装完成。

1.3.3 管线、导线、预埋盒(盒口全部修好)全部完成。

1.3.4 中心机房位置确定,室内装修符合弱电绝缘要求。

1.4 操作工艺1.4.1 工艺流程:1.4.2 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安装要求:1 配管要求:(1)暗配管用管材须选用金属管、硬质PVC管等。

(2)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

在相邻拉线盒之间,禁止S弯或U形弯。

埋入墙体或混凝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表面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3)所有管路接头、管口、进出箱盒处,均应做密封处理,以防混凝土、砂石进入暗配管内。

(4)暗配管不宜穿越电气设备基础,必须穿越时,应加穿金属保护管并就近良好接地。

(5)如系PVC管,宜以捆扎稳固。

(6)PVC管明配安装时每6m长直线段做一个补偿接头。

(7)当管道长度大于30m或拐弯处多于2处时,应加装拉线盒。

(8)保证管道平滑无毛刺。

2 布线要求:(1)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建筑物内垂直干线应采取金属管、封闭式金属线槽等保护方式进行布线。

与裸放的电力电缆的最小净距800mm;与放在有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的电力电缆最小净距150mm。

(2)水平子系统应穿钢管埋于墙内,禁止与电力电缆穿同一管内。

(3)吊顶内施工时,线缆禁止暴露在外,须穿于PVC管或蛇皮软管内;安装设备处须放过线盒,PVC管或蛇皮软管进过线盒。

(4)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应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设置。

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同一竖井时,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5)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

(6)敷设于封闭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截面积的50%。

3 设备安装要求:(1)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烟感、温感探测器时,应居中安装,距离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墙端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

(2)可燃气体探测器距离气源不应大于1.5m。

(3)紧急按钮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4)烟感至空调送风口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5)当房屋顶部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的距离见表1.4.2。

(6)锯齿形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距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同样见表1.4.2中所列数值。

表1.4.2 感烟探测器下面至顶棚的距离(7)探测器应水平安装,如果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8)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应将探测器安装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9)门磁安装分为可移动部件安装和输出部件安装。

可移动部件安装在活动的门窗上;输出部件安装在相应的门窗上,两者安装距离不超过10mm。

输出部件上有两条线,正常状态为常闭输出,门窗开启超过10mm,输出转换成为常开。

(10)探测器应能探测到目标在探测覆盖区域内相对于探测器设计距离的运动,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

探测器应设置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壳体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机械固定的调节器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1.4.3 探测器安装:先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外皮,露出线芯10~15mm(注意不要碰掉线号套管),顺时针压接在探测器底座的各级接线端上,然后将底座用配套的机螺丝固定在预埋盒上,并上好防尘防潮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