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及专家立意分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及专家立意分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及专家立意分析一、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1、主题方面,判断好材料论题即“新时代如何看待劳动,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写作内容”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强调劳动这一美德在新时代仍然需要传承和发扬。

2、形式方面,面向复兴中学同学演讲,作为应用文体,考生要注意演讲稿格式,注重演讲稿本身具备的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感染力等特点。

二、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激励、鼓舞青年勇敢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运动来,要突出“五四精神”。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参加庆祝游行后的感受、决心,立志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交代了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的内容:要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交代了观后感的主要内容:新时代青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奋勇接棒,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交代了慰问信的主要内容:庆祝实现伟大复兴,感激前辈的奋斗,表示我们会继往开来,继续努力奋斗。

三、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文章的立意应该侧重表达学生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关爱学生的深情赞颂。

四、全国汉语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

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

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伟说:“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

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造)!”小齐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我没什么体育特长,但经常锻炼身体!”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解析】试题回应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这一热点事件,呈现奥运格言、奥林匹克口号以及运动员的豪言壮语,内涵丰富。

可以对小华、大伟和小齐三人的发言分别做出权衡比较性的评论,然后“结合你的体验”,重点选写一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思考。

也就是“三选一”。

参考立意: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体育中国造,我最喜欢;体育锻炼,贵在参与。

可以综合考虑,谈“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意义,诸如健康的体质、坚忍不拔的品质、为国争光的豪情等等。

五、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解析】1、中华文明的韧性”指的是中华文明柔软坚实、不易折断。

以“文明的韧性”做题,让青年学子到历史的细节中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厚柔顺与雄健强矫,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平易坦荡与临事不惧。

可以立足特殊历史时期的追问,可以写未来文明发展面对哪些挑战,表达文明何去何从。

讨论文明的韧性,不等于赞叹文明的坚韧。

文明的确有其坚韧之时,但也有其脆弱、断裂、消亡之时。

面对文明,需有信心,也需要有忧患。

抓住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社会生活、中国人的品格等,从其中一个或多个领域着笔即可。

2、回看题目,“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所以写色彩背后的意义是重点。

2019年对于每一个考生都是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和意义,确定一个色彩很重要,但阐述年份与颜色的关系,以及颜色背后的意义更重要。

比如说,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所以从这一个角度出发,2019年的意义可以有“青春活力的唤醒”“家国担当的重塑”等等。

就可以赋予2019年以“红色”的主色调。

六、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

考生可以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可以写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可以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也可以写“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担当,还可以思考爱中国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要结合21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青年人独特的生活经验,这一代人独有的思想特点来生发出“爱国主义”的时代新内涵。

七、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析】作文主题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时代,对自我身份的确认。

音乐如此,其他更是如此;由音乐“中国味”到其他中国味,比如“文字”的中国味,“文明”的中国味。

这个题目呼唤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几千年民族文化进行深情地回顾、欣赏与皈依。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立定中华大地,放眼世界,拥抱世界,更有力量地参与到现代世界的建设之中。

八、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解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它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

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 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

九、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 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材料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在创造中,如何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写作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对待他人态度或意见,你在追求理想生活时怎么考虑同他人或外部世界的关系。

做法有三种:一是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