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汇总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同时,要注意某一部门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并且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
例1、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A.1袋大米B.4袋大米C.3袋大米D.2/3袋大米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
正确答案是D。
例2、如果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 B.60元 C.90元D.120元解析:生产一双皮鞋的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收入是60,某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1倍,那么就是阐明用了2小时,劳动时间收入是60。
那么他四小时生的生产的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60*2=120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例1、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
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通货膨胀C.2000、2、纸币升值D.2000、0.5、购买力提高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ⅹ10)/5=2000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
该题正确答案为B。
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例3、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个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某一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股票价格的高下,正常取决于两个根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
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有关股票的计算题,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现结合例题,就两种常见的股票收益计算方法作简要分析。
例4: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
如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A、10000元B、12000元C、12500元D、15000元解析: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1000=12500(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例2、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为()A、18.16元B、21.33元C、23.08元D、24.75元解析:首先,求出单股股票的价格100000万\5000万股=20元;其次,求出预期股息=20*3%=0.6;再求变化后的单股股票价格=0.6(1+25%)\(3%+0.25)=23.078,因此,此题选C。
五、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在解决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
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
另外,识记口诀:谁升值,谁升率。
例1.依照中国----东盟自在商业协定,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假如以前一件10国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施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履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离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解析:计算分两步实现:(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
(2)实行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
正确答案:C例2.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C.甲乙两国资金呈现等量流动D.甲乙两国之间结束资金流动解析: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是需要支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
答案为A六、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或贷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时间。
现阶段,我国对居民个人存款所得利息征收利息税。
例1、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率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2.25%,利息税率不变。
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A. 90元B. 79.2元C. 53.2元D. 43.2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的设问。
计算方法:20000×(2.25% - 1.98%)×(1-20%)=43.2(元)。
七、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受雇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涉及税率的问题,所谓税率是征税额与征税对象的记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个人所得税主要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即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增大,税额的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
现行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例8. 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 0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为_____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税税率(%)1 X≤500元 52 500<X≤2000元103 2000<X≤5000元15A.385元B.505元C.480元D.750元解析:首先确定应征税额:收入扣除费用。
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
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5000-1600=3400元。
其次明确税率(题中已经给出)。
关键是分段计算:不超过500元部分:500×5%=25元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1500×10%=150元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400×15%=210元累计税额:25+150+210=385元,这是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正确答案为A。
附录:经济计算题主要公式1、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和个别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3、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面额×预期股息率÷存款利息率4、个人所得税:方法指要:注意先扣除3000元(起征点);分段计算6、银行利息=存(贷)款数×利率×时间7、银行利润: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开支8、外汇、汇率:方法:掌握汇率含义(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常用的是100单位外币兑换多少人民币,也就是外币的汇率。
如果是人民币汇率,则是指100单位人民币兑换多少外国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