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民法案例1、甲丧偶,有四子都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
一天,甲和长子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
甲有一笔财产。
问(1)此案应如何继承(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3)若有证据证明乙先于甲死亡,乙子应得多少遗产(1)法定继承中如果有继承权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而且不能确定谁死于后的,应推定没有继承权的人先死。
如几个人死亡人辈份不同应推定长辈先死。
(2)甲先死,甲的遗产原则上有四个儿子均等继承,乙继承的一分,乙妻得3/4,乙子得1/4.(3)乙先死,由乙子代为继承其父应继承甲遗产的份额。
3某甲于1984年2月离家外出,此后与家中失去联系,其妻经多方寻找,始终找不到,遂于1988年5月向人民法院申请对某甲宣告死亡。
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某甲死亡。
这一宣告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力?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和自然死亡的法律效力想同。
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日起就是被宣告人死亡的日起,其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即行终止。
在本案中,甲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他与配偶的婚姻关系从宣告死亡之日起即消灭,同时继承开始。
4某大学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先由校长批准设立,接着订立了组织章程,然后领取了营业执照,最后开张营业。
此劳动服务公司从何时起具有法人资格此劳动服务公司应从经主管部门批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5某印刷厂于1988年3月向造纸长购进10吨纸,议定12月付清货款。
该印刷厂管理混乱,货款没有按期偿付。
次年年初,该长厂长因犯罪被判刑改造。
造纸厂多次找印刷厂索要货款,新任厂长认为,此款是原来厂长所欠,自己没有承担这一债务的责任。
于是,造纸厂向人民法院起诉。
此案应如何处理?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印刷厂的原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所为的行为,并非个人的行为,而是企业的行为。
企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不能因为法定代表人更换,法人的对外债务就可以不履行。
因为新任厂长有责任代表企业承担债务,印刷厂应当如数偿还所欠造纸厂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拖欠货款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6 这道题目就是02年的一道案例分析关于父债子还的民事案例,开头是“某甲系某企业经理”,恩,在海洋出版社的卷子。
我就不打了。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晕,打得太快了,呵呵,这道题目考过的,答案略7某校4年级小学生李大才,在作文比赛中,以“记邻居家的一件事”为题,虚构了邻居五年级小学生张小同虐待祖母的情节。
由于情节动人,受到好评。
但张小同因受到议论,指责。
便起诉到某人民法院。
问:(1)本案侵犯张小同的哪种权力?根据何在?(2)谁应承担该侵权的责任?为什么?(1)侵犯了张小同的名誉权。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3)由李大才的父母承担。
因为其父母有监护责任。
8 A饲养的一头牛得了重病,经医治无效,A便将该牛抛至野外,B发现病牛,将牛牵回自己家,并寻找失主。
A得知,告诉B,这牛生病,治不好了,所以不要了。
于是B喂养该牛,并请兽医将牛医治好。
经过一段时间照料,牛病好了。
于是B以2000元将牛卖掉。
A得知后找到B,要求B将卖牛款交回给自己。
B不肯,A于是起诉,称B之所得为不当得利,卖牛款应归自己。
问:(1)什么是不当得利?(2)该案如何处理?为什么?(1)不当得利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致他人损害而使自己获得利益。
(2)驳回A的诉讼请求,A无权请求返还应属于B的卖牛款。
因为B的所得不是不当得利,B的所得与甲的损失没有因果关系;A抛起了牛即是放弃了对牛的所有权,已经不是牛的所有人。
9 1989年,某酒楼向水泥厂购入水泥50袋。
1990年,此酒楼并入某饮食公司。
水泥厂向此饮食公司催要货款,饮食公司以该货款系原酒楼所欠为由,拒不承担责任。
于是,水泥厂向人民法院起诉,此案应如何处理?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的分立、合并,它的权力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某酒楼并入饮食公司,系企业法人的合并。
合并后,原企业法人的债务应由合并后的企业反人承担。
因此饮食公司应当负责还请某酒楼所欠水泥厂的货款。
10某甲患老年性精神病,无独立生活能力,由其女儿照料生活。
一日,某甲在其精神病发作时,把其皮大衣拿出卖给某乙。
甲女儿知道后。
找到乙,要求双方互退皮大衣和价款。
乙以价格公平,两不吃亏,并且钱物两清,买卖已经成交为由,拒绝甲女儿的要求。
甲女儿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案如何处理?民法通则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还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甲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未经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而自行实施的卖皮大衣的行为,系无效民事行为。
乙应当退还皮大衣,甲卖皮大衣所得的钱应退还乙。
11个体工商户甲,在谋镇开了一个饮食店。
镇工商所的干部乙,因主管办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要求甲在开张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他供应饮食。
甲由于需要领取营业执照,接受了乙的要求。
供应了一段时间后,甲感到长期下去亏损太多,于是向乙提出低价供应的要求。
乙不同意,继续每天以低价强行取走食物。
甲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何处理这个案件?民法通则规定“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本案的情况是一种显示公平的买卖关系。
对这一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应当予以撤销。
乙应赔偿由于这一行为给甲造成的经济损失。
12村民甲借了信用社的货款后,患病数次,生活困难,无力偿还货款。
同村的运输专业户乙表示愿意代为偿还欠款,并与甲达成代偿债务的协议,这一协议是否有效?民法通则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规定”还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力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
”甲借信用合作社的货款,属于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甲如果吧还债的义务装让给第三人乙,要取得另一方信用社同意方为有效,否则乙和甲达成的代偿债务的协议对信用社不具有法律效力。
13 某水泥成品厂为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一项生产预制件任务。
按合同约定,应当在5月交货,但到10月也没有交货。
建筑公司因此停工待料,损失5万元。
而合同中所定的违约金仅5000元。
对于这一情况,此建筑工程公司可以要求水泥成品厂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可要求水泥制品厂承担如下的民事责任:(1)支付违约金(2)补偿超过违约金的实际损失(3)继续供货。
14临时推销员甲,为某服装公司到某镇推销衬衫。
看到该镇土产商店减价****核桃。
甲便以他所认识的某副食品商店的名义向此土产商店购买核桃2000公斤,先付一部分货款,所欠部分,土产商店同意甲回副食品商店后一次汇出。
甲把核桃运回副食品商店后,副食品商店经理表示:“本店不需要,谁买的谁负责处理”。
甲只好另行办法销售这些核桃。
****核桃的土产商店派人到副食品商店催要货款时,副食品商店经理以没有委托甲购买核桃为由,拒绝付款。
因而发生纠纷,诉至人民法院,此案应如何处理?民法通则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甲购买核桃的行为事先没有受副食品商店委托,事后未经副食品商店追认。
属于无效代理的行为。
副食品商店对之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行为的一切后果,均应甲承担。
15 某建筑公司施工队承包某机关的宿舍大楼,挖地时,挖到一个盛满银元的坛子。
有的工人认为交工,有人认为谁挖的,就归谁,于是私自分光。
后来有人检举。
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这个案件?民法通则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这坛银元为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应经人民法院认定为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所有。
对于擅自私分的,除了追缴私分的银元外,还应予以训诫。
16 甲(男)和乙(女)原来是夫妻,因感情破裂离婚,并对财产作了分割。
离婚后两人又想回到一起,但两人没有办理复婚登记,也没有同居。
正在此时,甲遇车祸死亡。
他生前没有子女,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死亡,只有同父异母的兄弟丁。
丁正在清理甲的遗产时,乙赶来,以甲的妻子的身份要求继承甲遗产。
丁不同意,于是上法庭。
如何处理?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呢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寻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乙已经解除婚姻关系,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都丁应当继承被继承人甲的全部遗产。
17 甲年幼的时候,父死亡,母改嫁。
因甲和继父的关系不好,由其祖父母把他抚养长大。
后来祖父去世,祖母年老多病,某甲的叔父在远方工作,收入不多,所寄回的钱不足以赡养老人,主要由甲赡养祖母。
祖母临终前,将其住房的房产证交给甲,甲安葬祖母后,将房子卖掉。
并写信把这一切告诉叔父,建议将卖房子的钱均分。
叔父赶回来,要求独自继承,理由是其兄早亡,他是其父母唯一的继承人。
甲不服,诉至人民法院。
法院如何处理?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子女被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为继承。
而甲的叔父是被继承人的次子,属于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
因此,应由甲和叔父共同继承,卖房所得之款,应由两人均分。
19 甲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在解放前出嫁,解放后土地改革时父子分得4间房子。
后来儿子出外工作,父亲在家,生病由女儿照料,生活由儿子寄钱供养。
1985年,甲立下遗嘱,他死后,自己的房子一半给女儿,一半给儿子。
甲死后,儿子要将四间房子卖掉。
女儿不同意,认为根据遗嘱,四间房子自己应当分得2间,弟弟只可以去卖他分得的两间房子。
于是发生纠纷,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继承法规定“遗产在家庭共同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某甲父子在解放后分得的四间房子。
父子各得两件。
遗嘱中说的是自己的房子一件给女儿,一件给儿子。
所以对这四间房子,儿子得3间,女儿应得1间。
20 甲生于1974/3月1991年4月进入某厂当工人。
同年11月,他不小心将乙的一个录音机摔坏,乙要他赔偿。
甲说没有钱赔。
乙找到甲的父亲丙,要求丙代甲赔偿,丙说甲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家中不应当负赔偿责任。
丙还认为,甲现在没有满18岁,是未成年人,他所在的车间应当对他承担监护责任,应当由车间代甲赔偿损失。
这个问题如何处理?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