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体思路 (3)一、阆中古城资源与开发现状评价 (3)(一)资源基础 (3)(二)资源评价 (3)(三)开发评价 (4)(四)结论 (4)二、古城旅游模式分析 (4)(一)古代聚落旅游目的地 (4)(二)古代聚落旅游目的地分类 (4)(三)古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5)(四)三大古城点评 (5)三、阆中古城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 (6)(一)主题定位 (6)(二)功能定位: (6)(三)目标定位: (6)(四)市场定位: (6)四、游憩模式设计与功能布局 (7)(一)游憩设计与功能布局理念 (7)(二)风水观赏与体验的游憩设计 (7)(三)市井文化休闲的游憩设计 (8)(四)风水古城构景与观景设计 (8)(五)总体布局:“一城、一带、六区” (8)(六)古城保护与控制区布局结构 (9)五、游憩产品与投资项目设计 (9)(一)产品设计思路 (9)(二)产品结构 (9)(三)对现有产品的提升思路 (10)(四)风水旅游产品体系 (10)(五)市井民俗旅游产品体系 (11)(六)嘉陵第一江山旅游产品体系 (12)(七)辅助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12)六、投资分类与投资分期 (13)(一)投资项目分类 (13)(二)项目投资分期 (14)七、政府运作 (16)(一)管理体制改革 (16)(二)公共工程运作 (16)(三)招商引资运作 (16)(四)营销运作................................................................................................. 16 第二章阆中古城旅游发展环境与现状评价 . (18)一、综述 (18)(一)区位 (18)(二)风水理念 (18)(三)历史背景 (18)二、阆中旅游资源分析 (18)(一)旅游资源分析 (18)三、阆中古城发展现状 (20)(一)发展现状 (20)(二)现存问题 (21)四、阆中旅游资源及开发价值评价: (21)(一)资源评价 (21)(二)开发评价 (21)五、结论: (22)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22)一、目标市场分析 (22)(一)全国旅游市场 (22)(二)四川旅游市场 (22)(三)成都旅游市场 (22)(四)重庆旅游市场 (23)二、全国古城旅游市场研究 (24)小结 (28)三、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28)(一)区域市场开发 (28)(二)观光市场和休闲度假市场 (28)(三)风水旅游市场 (29)四、阆中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29)(一)古城旅游需求趋势 (29)(二)阆中旅游市场调查分析结论 (29)五、阆中旅游市场定位 (30)(一)基础市场 (30)(二)目标市场 (30)(三)机会市场 (30)六、市场预测 (31)(一)古城内部游客容量预测 (31)(二)阆中风水古城旅游目的地游客总量预测 (31)第四章阆中旅游SWOT分析 (32)一、优势(Strength) (32)二、劣势(Weakness) (32)三、机遇(Opportunity) (32)四、挑战(Threat) (32)五、结论 (33)第五章阆中古城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 (33)一、主题定位 (33)二、功能定位: (34)三、目标定位: (34)四、市场定位: (34)(一)类别细分市场目标 (34)(二)地域细分市场目标 (34)第六章游憩模式设计与功能布局 (35)一、游憩设计与功能布局理念 (35)(一)跳出古城看古城理念 (35)(二)目的地主题化整合的理念 (35)(三)风水文化观赏的产品化理念 (35)(四)内涵式发展理念 (35)(五)创造新的游憩生活方式的理念 (35)(六)古城市井文化休闲的产品化理念 (36)(七)“风水为魂、水为脉”布局理念 (36)二、风水观赏与体验的游憩设计 (36)(一)学习了解 (36)(二)观赏游览 (36)(三)研究体验 (36)(四)购物纪念 (37)三、市井文化休闲的游憩设计 (37)四、风水古城构景与观景设计 (37)(一)构景设计 (37)(二)风水景观、布展、纪念品设计 (37)五、总体布局:“一城、一带、六区” (38)六、古城保护与控制区布局结构 (38)七、游憩产品与投资项目设计 (38)(一)产品设计思路 (38)(二)产品结构 (39)(三)对现有产品的提升思路 (39)(四)风水旅游产品体系 (39)(五)市井民俗旅游产品体系 (40)(六)嘉陵第一江山旅游产品体系 (41)(七)辅助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44)第七章阆中风水古城投资项目及游线设计 (44)一、投资项目分类 (44)二、精品项目设计及提升 (45)(一)五吉关-游客中心 (45)(二)阆中古城张飞庙 (46)(三)阆中古城贡院 (46)(四)锦屏山――南津关关楼――奎星楼 (46)(五)锯山垭续龙桥 (47)(六)灵山景区 (48)(七)三台山-伏羲玉台景区 (48)(八)文笔塔景区 (49)三、重点项目设计及提升思路 (49)(一)阆中古城中天楼 (49)(二)阆中古城文庙 (49)(三)状元洞景区 (49)(四)滕王阁景区(天门) (49)(五)大佛寺景区 (49)(六)白虎浴场 (50)(七)沙州水上游乐场 (50)(八)东河漂流 (50)(九)东滩坝生态农业观光园 (50)(十)福音堂 (50)(十一)天生太极八卦-云台观景区 (50)(十二)九龙捧圣天宫院 (50)四、住宿接待项目设计思路 (50)(一)半岛度假村 (50)(二)金银岛度假村 (50)(三)学署宾馆 (51)(四)武庙宾馆 (51)五、政府公共工程项目设计思路 (51)(一)阆中古城七条古街 (51)(二)南津关码头休闲旅游区 (51)(三)镇水石牛码头及文化广场 (52)(四)蟠龙山 (52)五、游线设计 (52)(一)阆中风水之旅 (52)(二)古城观光休闲之旅 (53)(三)嘉陵第一江山之旅——阆水之游 (53)(四)阆山之行 (53)第八章阆中风水古城的旅游整合营销 (53)一、目的地形象 (53)二、营销战略 (53)(一)风水品牌形象优先发展战略 (53)(二)以山水诠释文化的营销战略 (54)(三)理念营销先行战略 (54)(四)“大中华”市场带动海外入境市场战略 (54)三、营销目标和定位 (54)(一)营销目标 (54)(二)营销定位 (54)(三)营销口号 (54)四、营销战略步骤 (54)(一)树立品牌阶段(2006-2008年) (54)(二)强化品牌阶段(2009-2011年) (54)(三)延伸品牌阶段(2012-2014年) (55)五、营销策略组合 (55)(一)形象策略 (55)(二)产品策略 (55)(三)价格策略 (55)(四)渠道策略 (55)(五)整合传播策略 (55)六、政府在品牌营销中的地位和任务 (56)七、近期营销计划 (56)(一)节庆活动 (56)(二)广告计划 (57)(三)媒体公共计划 (57)(四)旅行社踩点推广计划 (57)(五)区域市场推广计划 (57)(六)旅游交易会推广计划......................................................................................... 57 第一章总体思路一、阆中古城资源与开发现状评价(一)资源基础阆中古城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3处国家级、十多处省级以上文物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1.78平方公里古城街区,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拥有本源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八大文化,落下闳的《太初历》和浑天仪,张飞镇守阆中七年,“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杜甫留下“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古城区主要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布局,体现了人与建筑、山川、江水的高度和谐。
(二)资源评价阆中古城的明清古建筑与山水,作为景观资源的视觉评价比较一般,景观视觉没有太明显的独特性。
但是,阆中古城的文化,使其旅游资源的价值,达到了垄断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开发价值。
第一,阆中古城依据风水理论建设,是保留最完整、最经典的风水古城。
风水理念,使古城及其周边山水具备了神奇的魔力。
阆中被誉为“风水古城”,其天然太极、天然八卦、城市风水、风水大师传说、居室风水、龙脉故事、龙穴构造等景观与故事传说非常丰富。
第二,吴道子“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使山水有了一种文化的底蕴,画圣笔下的山水,是后世景仰的去处。
第三,古城的整体风貌,对于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四,阆中多种文化,特别是风水文化、始祖文化、古建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三国文化、天文历算、科举文化等,具有深度挖掘的潜力。
(三)开发评价目前阆中旅游,未形成主题鲜明的系列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处于自发阶段。
开发未充分体现“风水”、“嘉陵第一江山”、“古城民俗”等文化主题;旅游资源未进行整合,资源开发零散,除古城外,其它旅游产品仅有初步开发;旅游开发主要围绕古城进行,开发面较窄、范围有限,由于涉及搬迁、修复等众多问题,深度开发难度较大,未形成大规模、主题化、系列化产品开发。
(四)结论我们认为,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以山水诠释文化,以文化提升城市,是阆中古城的独特优势,使其具备了以古城为支撑,风水文化为核心,江河湖水为纽带,实施区域整体发展的巨大潜力。
阆中古城是国际一流的旅游资源,具备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歙县古城、和凤凰古城在旅游市场上一较高下的基础。
从策划的角度讲,阆中古城,应该按照超越丽江古城的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二、古城旅游模式分析(一)古代聚落旅游目的地以中华文明为依托的旅游,是中国旅游最有生命力的核心。
80年代,以长城、古都(北京、西安等)、古关、山岳古寺庙群等为主体,形成了观光游览的主力产品。
这些产品,集中于大城市或名山大川,具备独特的的吸引力,并一般具备文化遗产价值,观赏性为主,对第一次来中国的海外游客吸引力较大。
95年以来,古城、古镇、古村旅游风起云涌,发展很快。
这10年来,中国旅游向广大的区域深度发展,一种具备休闲品位,拥有浓郁原生态风情,更加接近于一般老百姓生活方式的旅游产品,成为旅游市场的骄子。
古城、古镇、古村、原生态民俗镇村,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最受欢迎的古代聚落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山水田园的自然美景2)古代建筑及天人合一理念3)原生态民俗风情及其他非物资文化历史积淀4)现代休闲化、娱乐化的游憩方式因此,古城、古镇、古村、原生态民俗镇村,仍将持续热潮,但其中真正能发展壮大的,只会是其中最具特色,形成独特的旅游生活方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