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

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

高效利用时间的秘诀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一、记住:时间并不重要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则:学会舍弃我曾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脚乱。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

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

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

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

当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

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

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

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

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坐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

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

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所以,对于哪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将,计划应该定得适度的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

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

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

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则: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

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

七、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我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

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记笔记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则记录笔记的三个原则:第一,记录知识的体系或者说老师的思路:比如这节课老师讲了三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

一级一级的把体系和思路理清楚。

看起来就像我们教材的目录一样。

如果更前进一步,可以学习画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画成一幅思维导图,这样就更好了。

具体画法我在《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中有详细说明。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整理成目录形式的笔记,还是画成思维导图的笔记,目的都是一个:“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这跟做读书笔记是一样的,看完一本书或者书的一部分以后,把这段文字的框架结构整理成这个样子:一:&&&&&(一):******1:%%%%%%2:%%%%%%(二):*********1:%%%%%%%%%2:%%%%%%%%二:&&&&&&&&&(一):********平时自己整理习惯了,熟练了之后,再用这种思路来做课堂笔记,就很方便了。

画思维导图也是一样,先通过看书的时候画思维导图,熟练了之后,听课的时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做笔记了。

第二,记录重点和难点:1.重点:就是老师反复强调或者要求大家记录下来的。

这个很简单,只要老师说:“这个要记下来。

”或者故意重复的说几遍,留出记录的时间,你就详细的记录下来。

还有就是当时听不懂的,也记录下来,课后认真去体会或者拿去问老师。

2.难点:就是觉得自己难以完全理解或者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以前没有想到的部分。

比如老师讲了三道例题,其中一道很简单以前做过,就不必记录。

如果有一道对你很有启发,觉得这是一个新思路,就记录下来。

或者老师突然提高什么东西,你觉得很新鲜,也记录下来。

第三,简略,迅速,不能耽误听课。

上课最重要的是听和理解,然后才是记笔记。

如果埋头记笔记,老师讲的什么反而没有挺清楚,或者只是听见了记下来了,但是没有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效果就会很糟糕。

所以记录的时候尽量用自己能看懂的简写、关键词等,字迹比较潦草也无所谓。

只要第一点做到了,这个笔记框架清楚,里面的内容乱一些不会影响以后的复习。

记录老师讲的例题,你就没有必要完全照抄整个解题过程,而是把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记下来,以后看到这个题目时候,看一下几个关键点就能回想起来具体解法这就够了。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1)对题目的总结和反思在高中时,跟其他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我反复说的一点就是:做题要追求“真会”,也就是说,会做这道题是第一步,明白为什么做是第二步,能由此及彼做会一类题是第三步,而最高境界,就是把解这道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深入浅出地给别人讲明白。

做题要达到真会”,不二法门就是总结和反思。

对一道具体的题目而言,在做完之后,要及时地分析、归纳、总结。

重新审视题目关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眼”在什么地方,这是提高自己审题的能力,或者说接受、挖掘信息的能力;然后看看这道题涉及的是什么知识点,顺利解题需要的方法是什么,拨清考察的内核;再回顾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又是什么,把每一个步骤都穿成一条线;积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有无创新之处;跟以前做过的题目进行分析对比,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当然,也不是每一道题都要如此,是否有价值进行这样的思考完全由你自己把握。

对一类题目而言,也要善于研究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和适用范围,或者由一道题的巧妙解法推而广之,争取变成一类问题的通解。

(2)对考试的总结和反思考试是难得的训练自己的机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气氛下,你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

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在一张白纸上写满通过本次考试要达到的目标:要注意克服哪些易犯的错误,尤其是要克服前几次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的失误;要积累哪些经验,应用哪些技巧,比如选择题中的特征值法;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卷面各部分,比如,争取35分钟内完成数学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培养锻炼哪些考试应试的心理素质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考试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三个阶段。

同学中存在的误区往往是只注意考前的准备和考场的发挥两个阶段,对考后调整注意不够。

事实上,高考之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考试能力。

所以,有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做好健全的考后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怎样学好生物?(老师听了,先是哈哈大笑,继而说:“我想聪明的你是有‘理科情结’吧?”“嗯?什么理科情结啊?”我不解地问道。

他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些聪明的孩子,总是心理上严重拒绝文科式地背、记,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但是在正式考试以前,他们往往可以正确地对待真正的文科,就算不喜欢也会硬着头皮背。

而一般有理科情结的孩子往往理科都学得不错,但是对于生物这种有大量信息和背诵内容的‘准理科’,他们总是在心理上面不愿意也觉得不需要按照文科的准备方法准备考试………”老师微笑而又充满信任地看着我,“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我需要一些前沿的生物领域的科学知识,你去帮我找一些生物学的最新科技吧。

”。

开始的时候,我坐在那里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随便摘抄,渐渐地,我被书中各个有趣的生物前沿知识吸引住了,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

什么《大自然之谜》啊,《科学世界》啊,《奥秘》啊,我发现原来这些科普杂志那么有趣。

在那之后的几天里面,每当上生物课的时候,他就会把我找到的那些生物前沿科学向大家介绍一个,我坐在下面,别提心里有多得意了。

在这之后,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开始自己主动地阅读科学读物,这些,又对我的课堂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之后,老师又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让我改变自己对生物的理解,引导我走出生物学科学习的认识误区。

针对我的理科情结,他对我说,不论什么样的学科,不管它的逻辑性有多强,记忆知识是最基本的,通过记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公式,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一门知识而把它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去。

他还告诫我记忆也是正常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既不该歧视,也没必要恐惧。

他还讲了好多例子,向我说明生物和其他理科一样,也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并且知识前后有很大的联系,而不是只要靠背诵记忆就可以搞定的。

比如当讲到呼吸作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呼吸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工程把与此相关的化学元素、转换等等联系起来。

其实,在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生物知识点并不是很难记的,而且经过我们幽默的师的恶搞以后,还很好玩。

比如在讲到神经传输和体液传输的时候,他在讲台上面边比划边操着方言讲:有一天,你在马路上面得罪了一个家伙,你跟他犯横,他揍了你一拳,这时候神经传输非常快,啊哟,你觉得疼了,这个家伙咱打不过,然后撒丫子跑了,如果是体液传输,你身体上面受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慢慢传输,依靠扩散作用等等,然后你再想跑,早被人揍了半天了,所以呢,神经传输比体液传输快………比如,学习人体结构的时候,我边背诵边一会儿摸摸自己的脑袋,一会儿摸摸自己的肚子,学习免疫你可以想想你为什么小时候打疫苗;学习生态学你可以想起来小时候看的动物世界;学习自然增长率你可以想到农村墙上的大标语“只生一个好”………理综不就是吧八杆子打不到一点的东西弄到一块么,你自己提前想过了,也就是说你进行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还怕出了题目你不会想么?不但要学好数理化等等,还要在理综的试题里面熟悉理化生在一起的怪异模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