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概论-染织工艺3
中 国 染 织 史
主讲人:李雪艳
手工印染工艺 一、手工印染艺术的概念 印染涵盖了印花和染色两种工艺,是通过染料形成织物表面图案的一种重要手 段。手工印染是传统织物面料印染的主要工艺,其概念是针对机器化印染工艺 而言,具有家庭作坊式的特征。手工印染主要包括手绘、扎染(绞缬)、蜡染 (蜡缬)、蓝印花布(型染和夹染)等,不同的工艺形成不同的织物图案特征。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 织纹衣、蔽膝穿戴展 示图。这个时期的织 物颜色,以暖色为多, 尤其以黄红为主,间 有棕色和褐色,但并 不等于不存在篮、绿 等冷色。只是以朱砂 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 色,比其他颜色更鲜 艳,渗透力也较强, 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 保存至今。经现代科 技分析,商周时期的 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 用,尤其是红、黄等 正色,常在织物织好 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根据出土玉人服饰 复原绘制)
原始编织技术
1、搓捻植物纤维做成绳子,这种绳子被广泛运用于制做 套索、网和建造房屋方面。随后人的头发、动物的毛, 也被用于搓捻成绳或是线,在结网技巧的基础上,形成 了早期的手工编结与织造技术。 2、纺锤和纺轮中央都有孔,纺锤用于在小孔上串联一根 小棍,另一端有钩,用手捻转小辊,使纺锤发生均匀的 旋转,从而使经过梳理的纤维绞合成长长的、粗细均匀 的纱线。几股纱线由纺轮带动一轴,缠绕成可用于织布 的、较结实的纱线。织布所用的机械,最早大约是一种 被称做“编织架”的东西,架子上排列出一排经线,再 把缠绕在骨梭上的纬线来回织入。
图69/70/71蜡染
3.蓝印花布:
蓝染的起源与发展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劝学》 中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2)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靛的方法; (3)古代漏浆防染印花,早在北朝时就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 其花纹用大小点构成,但是花点互不连接,且有花版的接版现象,原称蜡缬,到了 唐代盛行后又统称染缬,其中还包括绞缬和夹缬; (4)南宋时将夹缬工艺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花布,又名药斑布,俗名浇花布; ”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公元1208—1224年)有归姓者创为之。以 布抹灰药而染色,侯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 “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 (5)元代黄道婆促进了松江一带棉纺业的发展; (6)明代中叶,南通已发展成为棉纺织品德集散地; (7)明末清初,人们逐渐将这种蓝草印制花布直接称为”蓝印花布“。
柿漆染料蜡染个案:与其他草木染相比,柿染的 色牢度较好,高温褪蜡对于颜色的影响较小,故 在柿染中运用蜡染这一民间印染工艺效果良好。 材料:南通自制柿漆二次汁500ml、一小块丝绸、 2%氯化亚锡媒染剂; 工具:500ml烧杯一个、搅拌棒、蜡锅、温度计。
染色工艺过程: 图69/70/71蜡染 (一)铺平丝绸,将蜡锅中已经融化的蜡以点状随 意泼撒在丝绸上面。(二)待蜡凝固以后,用手工 掰出任意冰纹。(三)将丝绸浸泡于柿漆液中,用 搅拌棒轻轻挤压、翻转,使之充分吸收柿漆液,十 五分钟以后提出晾干。(四)将晾干的丝绸放入到 浓度为2%的氯化亚锡媒染液中,以搅拌棒轻轻挤 压,十五分钟以后提出晾干。(五)褪蜡:1,将 蜡染丝绸置入清水中漂洗两遍,以去掉上面的浮色。 2,将水烧热至100摄氏度,将蜡染布放入。3,连 续搅拌,同时去掉漂浮于水面上的残蜡。4,将布 拿出以清水漂洗。5,加入209合成洗涤剂后进行 第二次褪蜡。褪蜡次数根据需要自由掌握,至蜡褪 尽为止。因是高温褪蜡,在这一过程中,柿染颜色 稍微有些变浅,但是并不影响其蜡染效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梭、骨机刀、骨针等纺织工具
2. 商和西周时期纺织原料和纺织业的发展 (1)商朝:蚕桑业有了新的发展,由野蚕发展为家蚕,卜辞有“蚕示三牢” , “示”是祭祀,“三牢”指牛、猪、羊三牲祭祀蚕神。“三牢”礼,在殷代是很 隆重的祭祀了。不过在商、周时代,蚕神还是一种假托,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 偶像,只是泛称“蚕神”或“先蚕”。仪式隆重,带动了丝织业的发展。麻纺技 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大麻织的粗布,葛布是主要的衣服材料。 (考古发现: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铜戈上绢纹痕迹;洛阳东郊下瑶村殷墓丝织账 幔随葬品) (2) 西周:是古代纺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纺织品达到了相当精细华丽的水
2.蜡染: 蜡染的特点:(1)古老的染色工艺;(2) 浸染;(3)蜡染工艺又称为蜡防工艺; (4)可形成冰纹。 蜡染的材料与工具:(1)织物;(2)蜡 (动物性蜂蜡、植物性木蜡、矿物性石 蜡);(3)染料(蜡染制作中常采用低温 染色工艺);(4)绘蜡工具;(5)染色 器具。 蜡染的制作工艺:设计、绘稿、融蜡、上 蜡(描蜡法、刷蜡法、点蜡法、洒蜡法)、 冰纹处理(自然冰裂法、捏皱冰裂法、折 叠冰裂法、敲打冰裂法、冷冻冰裂法、刻 划冰裂法)、染色、脱蜡(烫蜡吸附法、 开水煮蜡法)、蜡染后处理
云 南 出 土 汉 代 贮 贝 器 上 的 纺 织 铸 像
(一)中国传统染织品及染织技术的发展 1.纺织技术的起源 (1)原始社会:编织、纺织技术源于渔猎时代的编 结技术。 (2)旧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们便使用以植物韧皮或 动物皮条编结网兜的“抛石兜”。 (3) 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与定居生活的开始,织 造在前代编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并发明了纺 轮。 (4)编织方法:斜纹编织法、缠结编织法、绞缠法、 棋盘间格纹编织法。反映了当时编织机的高超。 (5)材料:麻、葛,通过直接剥取或是自然脱胶获 取,并能将丝和麻纤维纺织成线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黼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断。 黻为两己相背,黑青相次,有背恶向善 之意,也有君臣离合之意。
辫子股:辫子股亦称锁绣,是刺绣中最早运用的针法,在西周的墓葬中就 出现过辫子股印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刺绣。湖 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绣,都是运用辫子股针法刺绣的。这可能是由于这 种针法的线条组织简单,刺绣者容易掌握。只要针脚均匀。弧度一致,毋 须讲究晕色效果。再则运用这种针法刺绣的图案,结实耐用。适合绣日用 刺绣品。唐代以后,平绣针法逐步出现,辫子股针法就渐渐沦为次要针法。 目前主要是在枕套、围涎、拖鞋等日用绣品上绣细狭的图案。 辫子股的绣法是,第一针在纹样根端起针,落针于起针近旁。落针时 将针兜成圈形。第二针在线圈中起针(两针之间的距离约2毫米),随即将第 一圈拉紧。绣时要注意每一针起落时方向要一致,线条宜粗不宜细,一般 在1-2绒之间.
十二章:自西周开始为历代帝王所绘绣 于衣服上的定制。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星辰多以北斗 七星表示。 山,作山形,取其镇,取其人所仰,也 具有能兴雷雨的意义。 龙,取其变。 华虫,作雉形,亦即华丽的鸟,取其文。
宗彝,昂鼻岐尾,是一种智兽。
藻,即水草,取其洁。 火,作火字形,取其明。
粉米,作谷粒形,取其养。
中国古 代织造
平铺式
吊挂式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织造工具
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 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 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缚 在织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个杼 子、一根较粗的分经棍与一根较细的综 杆。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 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 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 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 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 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 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 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综 合”一词便由此。 当纬纱穿过织口后, 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打纬。杼 子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 上面绕有纬丝。
二、手工印染的工艺 1.扎染: 扎染的特点 (1)材料简单; (2)采用煮染的方式;(3)织 物上可出现局部染色深浅和明暗 渐变的色晕效果及偶发多变的花 色纹饰。 扎染的材料与工具 (1)织物: 棉、麻、丝、毛、人造丝、锦纶 等织物,以薄型织物为佳;(2) 绳;(3)染料与助剂(直接染 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与 (促染剂);(4)染色器具. 扎染的制作工艺(1)设计;(2) 绘稿;(3)扎染的基本技法: 绑捆扎;缝扎;结扎;器具辅助 扎。
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 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锁绣。湖北江 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 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 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 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 到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 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 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 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 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 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 的重要特征。 战国 龙凤纹丝绦
手工印染艺术的种类 1.手绘:手绘是织物纹样染色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染绘装饰方法。手绘, 中国古代称“画缋”,指在织物上描绘纹样。 2.扎染: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已创造了扎染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扎染工艺 得到空前发展。 3.蜡染:最早记载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先民以蜡画工具,饱蘸融 化的蜡液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浸染于染液中,后除去蜡质,形成蓝白两色 花纹织物。蜡染在唐代得到较好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染缬之一,称为蜡缬。 3.蓝印花布:中国运用型染和夹染等手工防染工艺,结合靛蓝染形成的印染花 布的专称。
蓝印花布的特点: (1)蓝地白花或是白地蓝花; (2)工艺主要为型版印与夹染; (3)属于防染印花; (4)多用于制作包袱巾、门帘、被面、床单、帐檐等。
型染蓝印花布的材料 (1)织物 (2)防染剂(灰浆) (3)染料(多采用天然靛蓝植物染料)
型染蓝印花布的工具 刻版、刮浆工具 染色工具 型染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1)设计; (2)绘稿; (3)镂刻花版; (4)刮浆; (5)浆料晾干; (6)染色; (7)刮灰; (8)清洗晾晒。
平。掌握了染织色彩技术,能用红、黄、蓝“三原色”染料套染多种颜色,染色
发展成专门的行业。丝织品除罗、帛、丝 绫、绢、绮、纨、缯等以外,还出现 了各种色彩的提花棉和刺绣。《考工记》具体记载了染色的方法;记载了缫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