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程千帆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程千帆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程千帆评传一九三二年夏,刚满二十岁的程千帆先生考上了金陵大学。

他本来想报考化学系,但由于化学系收费委有贵,而改报了中文系。

程先生没能成为一位化学家,这也许是出于偶然。

但他成为著名的文史学者,却是出于必然。

因为他自幼就在文史方面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早就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程千帆先生原籍湖南宁乡,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生于长沙。

当时的程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

他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

君硕先生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礼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

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须的。

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并使他熟精古代典籍,从而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的深刻体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在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在金陵大学的四年中,程先生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一九三六年,程先生自金大毕业,回母校金陵中学任教。

一九四五年,回到武汉大学任教,从此在珞珈山下生活了三十二个年头。

一九五四年的《古典诗歌论丛》是程先生平生诗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的最早范例。

一九五七年,这位秉性正直、刚肠疾恶的人一夜之间被打成右派,从此,他的学术生涯中突出出现了长达十八年的断层,而他的这种学术方法也突然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封之中。

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后,受到了残酷的迫害,然而,即使在艰难的环境里,程先生也没有丧失对人生的信念,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他白天劳动、挨斗,晚上读书,并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

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的“发愤著书”。

程先生在文革结束后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发愤著书”的结晶。

一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来到南京大学,就任中文系教授。

这一年,他六十八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他早已满头白发。

程先生决心要把被耽误的光阴夺回来,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开始了工作。

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

他的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

他传授给同学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

一九七九年,程先生开始招收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他带出一批硕士生后,又于一九八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当时程先生对如何掌握博士生的水准心里没底,他找来一些港台地区的博士论文仔细阅读,决心要培养出水平更高的博士来。

经过十多个寒暑,程先生了硕士九人,博士十人,数量也许不算多,但质量却是上乘的。

那么,程先生是如何在教学中取得这些成就的呢?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他必须热爱学生。

程先生对弟子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

他说:“要爱护下一代。

耐心地、不断地对他们施加友善的压力,同时对他们给以具体的帮助,乃是使青年人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

”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程先生培养研究生取得成绩的最主要原因。

程先生培养研究生还有一套完整、周密的计划,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程先生重新踏上大学讲坛的同时,他也抓紧时机重新开始学术研究。

他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学术上去了。

即使是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他也总是带上几本书籍和一些稿纸,利用休息时间来读书、撰稿。

就这样,他在短短的十来年间推出了二十多部著作。

程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相当宽广,除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之外,他还在文学史、史学、校雠学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两宋文学史》(与吴新雷教授合作)、《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与程章灿博士合作)、《史通笺记》、《校雠广义》(与徐有富教授合作)等著作均是体大思精的杰构。

程先生对当代的文学极为留意,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很关心。

程先生是感情丰富的人,他对当年的老师充满感激之情。

他与前夫人沈祖棻伉俪情深,为整理其遗著而不遗余力。

他与现在的夫人陶芸师母相敬如宾,人们常常看到他们在校园里互相搀扶着慢慢地行走。

他对朋友情深谊长,他年迈不能远出,常托人代他去看望某位朋友。

如今程先生已经是一位苍颜白发的龙钟老人了,他用心血铸成的十六卷本的著作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呕心沥血培养的弟子们也已在学界崭露头角,但他依然在从事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的工作,他依然在不停地思考、探索。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程千帆先生成为著名的文史学者有着偶然的因素。

一方面是化学系收费很贵,另一方面是他自幼在文史方面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B.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使程千帆在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进而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的深刻体会。

C.《古典诗歌论丛》是程先生平生所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这种学术方法一九五七年突然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封之中。

D.程先生在短短的十来年间推出了二十多部著作,取得突出的成就。

成绩的取得固然有才思敏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发愤著书的精神,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18.在教学工作中,程千帆先生有哪些具体做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9.程千帆的文史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7.D18.①他对弟子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

②他亲自给本科生上大课,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

传授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

(③培养研究生,他有一套完整、周密的计划,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④培养博士生,他仔细阅读港台地区的博士论文,决心要培养出水平更高的博士来。

19.①天资聪颖,诗书传家。

他一家数代皆有诗人,耳濡目染,很小便能吟咏诗歌。

自幼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②勤奋学习,得遇名师。

大学期间,他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③信念坚定,执着追求。

文革中,程先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但他白天劳动、挨斗,晚上读书,并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

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的“发愤著书”。

④热情专注,只争朝夕。

文革后,他决心要把被耽误的光阴夺回来,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学术上去了,一有机会就读书,撰稿。

【解析】17.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

选项中A家庭教育不是偶然的,是必然因素。

B逻辑错误,应先“使他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的深刻体会”,进而使他“在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

C“所学”应该为“诗学”。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步: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

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

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

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1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教学工作中,程千帆先生具体做法”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

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

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

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瞄准目标。

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

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9.试题分析:题干“. 程千帆的文史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题关键“文史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