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基于PLC的音乐喷水池系统设计系别: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 年0 1 月15 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喷泉水景逐渐成为了城市中一道靓丽的景观。
在大型公园、广场、楼盘社区随处可见,只是规模大小、控制方式存在差别。
特别是利用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将喷泉的造型(根据喷头分布情况组成的花形)、音乐、灯光三种元素进行有机地结合,相互映衬,使喷泉展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象,享有“水上芭蕾”的美誉。
PLC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的专用计算机,实质上属于计算机控制方PLC控制一般具有可靠性高、易操作、维修、编程简单、灵活性强等特点,所以基于PLC的音乐喷水池应用而生,利用PLC控制音乐喷水池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电动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
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性能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
所以利用PLC控制喷水池也变得方便,高效。
关键词:PLC; 音乐喷水池 ; 梯形图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PLC 简介 (2)2.1 PLC的由来 (2)2.2 PLC的定义 (2)2.3 PLC的构成 (3)2.4 PLC的各组成元素的构成及功能 (3)2.5 PLC工作原理 (5)第三章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7)3.1 PLC控制系统I/O口的估算 (7)3.2 PLC模块及扩展模块 (7)第四章. PLC音乐喷水池软件系统 (9)4.1 实施步骤 (9)4.2 小型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 (10)4.3 方案设计 (10)第四章程序调试与运行 (18)4.1 实验台接线图 (18)4.2 PLC和音乐喷水池接线图 (18)4.3 程序运行监视图 (19)4.4 程序运行状态 (20)4.5 程序调试 (21)总结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绪论音乐喷泉是一个使用音乐的主体元素(频率,振幅,音调和节奏)与花型组合控制喷泉,水柱高度,距离变换和光的颜色组合与亮度变化。
音乐喷泉是人工喷泉现代控制技术的使用,是融合了基于程序控制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通过水和轻音乐喷泉控制相结合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光与色的组合、音乐的情绪、喷泉的生动丰富的表演内涵。
随着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器技术在喷泉控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即使用一个小型PLC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频率转换器,可以实现控制喷泉灯,水泵,接线简单、编程与音乐节奏和情感以及流水灯的多点结合,便于适合追求时尚家居生活和娱乐。
目前,音乐喷泉的控制中最常出现的是实时控制。
小型PLC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音乐喷泉的控制。
尤其是在现场总线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网络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PLC及其外围设备的设计是依据易于形成一个整体的工业控制系统,便于扩充功能的原则。
考虑到音乐喷泉系统的控制复杂性,若采用继电器控制,其控制可靠性较差。
若采取PLC 控制,PLC是由程序控制,是一种软连接,大大的提高了可靠性。
可编程控制器是音乐喷泉的控制核心,可编程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开关量转换音乐频率来控制喷泉的变化和闪烁的灯光都是通过程序实现的。
可编程控制器,简化了控制电路,提高工作速度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且还增强了喷泉工程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第二章PLC简介2.1 PLC的由来在PLC问世之前,工业控制领域中是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
继电器控制系统有着十分明显的缺点: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慢、适应性差,尤其当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就必须重新设计、重新安装,造成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要求,以在激烈的竞争的汽车工业中占有优势,提出要研制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来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为此,特拟定了十项公开招标的技术要求,即:1)编程简单方便,可在现场修改程序;2)硬件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结构;3)可靠性要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6)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柜竞争;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9)扩展时,原有系统只需做很小的改动;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可以扩展到4KB。
根据招标要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PDP—14型),并在通用汽车公司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新时期。
从此,可编程控制器这一新的控制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发展很快。
2.2 PLC的定义在PLC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经过4年的调查,于1980年把这种新型的控制器正式命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英文缩写为PC,并作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式电子装置。
它使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来存储指令,并实现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数、计时和算术运算功能,用来对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曾于1982年11月颁布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的草案第一稿,1985年1月又发表了草案第二稿,1987年2月颁布了草案第三稿。
该草案中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定义强调了PLC应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它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
这是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2.3 PLC的构成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
固定式PLC包括CPU 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2.4 PLC的各组成元素的构成及功能2.4.1 CPU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
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对使用者来说,不必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
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
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2.4.2 I/O模块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
I/O模块集成了PLC 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
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
I/O种类有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
常用的I/O分类如下: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 AC、110V 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2.4.3 内存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不同机型的PLC 期内存大小也不尽相同,除主机单元的已有的内存区外,大部分机型还可根据用户具体需要加以扩展。
2.4.4 电源模块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
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 AC或110V 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 AC)。
2.4.5 底板或机架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2.4.6 PLC系统的其它设备(1))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写程序、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
某些PLC也配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也非常普及。
(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2.4.7 PLC的通信联网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
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
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
PLC的通信,还未实现互操作性,IEC规定了多种现场总线标准,PLC各厂家均有采用。
对于一个自动化工程(特别是中大规模控制系统)来讲,选择网络非常重要的。
首先,网络必须是开放的,以方便不同设备的集成及未来系统规模的扩展;其次,针对不同网络层次的传输性能要求,选择网络的形式,这必须在较深入地了解该网络标准的协议和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再次,综合考虑系统成本、设备兼容性、现场环境适用性等具体问题,确定不同层次所使用的网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