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即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答案]A2.下列实例中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是()①引进的水葫芦泛滥成灾,太湖水体中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柑橘树苗种植,树苗不能正常生长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漠化④大量堆积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反映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关系,它包括引入的生物不适应当地环境,或适应当地环境但是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环境,或者是某种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总之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故①②③均涉及协调与平衡原理。

而④为生活垃圾与环境的关系,不属于协调与平衡原理涉及的范畴。

[答案]A3.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解析]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D4.“1+1>2”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哪一个()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解析]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答案]D5.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在维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B.作物轮作、套种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析]生态农业是采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实现的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思路,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废弃物的利用都能够避免环境污染,作物轮作、套种实现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均符合生态原理。

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不利于土地的利用。

[答案]C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超过了草原的承载力,违背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答案]B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于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顺利进行,尽量不产生废弃物B.物种多样性原理,是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C.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核心D.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解析]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答案]C8.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为某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绝对有利的条件[解析]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注重物种多样性原理,A正确。

[答案]A9.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解析]建立人工湿地时,需要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该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污泥可以进行处理,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微生物主要是作为分解者,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建立人工湿地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且若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过大,超过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则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答案]D10.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解析]能量不能循环利用,且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答案]B11.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通过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据表可知,改造后优势种由陆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了。

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答案]D12.如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农业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B.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生态农业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A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被多级利用,每一级都有能量流向人类,因此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C正确;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科研价值),D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10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__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____________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____________原理。

(3)“猪—沼—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

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破坏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与传统的工程相比,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2)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

农作物吸收的是无机物,人畜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农作物利用,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3)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是群落。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受损的生态系统)可持续(2)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3)群落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14.(15分)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 500尾。

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现象。

(2)如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_______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________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_____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成分)。

(4)模式2中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不同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

(2)图示曲线为“S”型,最佳捕捞时间是既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又能保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分析题图,投放后8个月开始鱼类平均尾重达到最大,可进行捕捞。

(3)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产甲烷杆菌为分解者。

(4)“四位一体”模式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1)环境容纳量协调与平衡分层(2)S8(3)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分解者(4)物质循环再生15.(15分)长江的水体污染是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污染(如生活污水)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进行净化分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