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幼儿园2015秋中班教学反思第二周中班角色游戏教学反思游戏开始啦!孩子们穿梭在游戏区域中间,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今天,奶茶店的生意特别好,因为厨师们“研发”了新的蛋糕!客人络绎不绝的来到店内,一个厨师负责做蛋糕,另外四个厨师忙着给客人服务。
一个小朋友来到店内:“给我一个草莓蛋糕。
”这时候第二个客人来了,服务员就去招呼客人了。
再看看餐桌那边,前一个客人吃完走了留下了一桌点心和饮料瓶。
时间慢慢过去,厨房、顾客餐桌上、地上桌子上散落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出现上述的情况,我觉得主要的原因不是孩子们不懂得整理东西,而是孩子们不懂得分配角色,从而进行分工合作。
奶茶店中我们共有六个幼儿可以进行游戏。
大部分的孩子只了解自己是奶茶店的工作人员,不知同一个游戏区内的工作人员也分各种各样的工作职务。
所以,导致幼儿出现了“一群厨师而无人整理”的混乱场面。
对此,我在讲评时,特地强调了游戏人员的分配问题。
帮助幼儿了解在同一个游戏中若能够做到分工明确。
另一方面影响幼儿游戏的原因在于:教师提供的半成品较多,但成品较少。
中班的角色游戏中半成品的提供是必要的。
但是孩子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制作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供应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量,致使厨师们疏于整理。
所以游戏成品的提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容。
中班美术活动《太阳公公》教学反思太阳是我们熟悉的东西,但是你仔细观察过太阳吗?每天看到的太阳总是一样的吗?太阳有时很大,有时很小;太阳光很强,有时候很弱;太阳的形状也不一样,有月亮形的,有圆形的;太阳的颜色有时是黄的,有时是红的;太阳早上到晚上的地方不一样。
仔细的观察过图片,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太阳的颜色会变;它的光线有时强有时弱,光芒也会变;太阳早上从东面升起,中午在我们头顶上,下午到西面落下,它的位置也会变。
在课前原认为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说得会比较少,也担心因此会冷场;可是却恰恰相反,孩子们非常要说,而且说得都非常的不错,不仅把太阳的颜色、位置、光芒都说出来了,还把老师没有涉及到的太阳的形状等都说了出来,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可以看得出来平时孩子们观察得还是比较的仔细的。
让孩子们观察示范画,孩子们也都得非常的好,说出了这些光芒的组成,为孩子们的作画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整个活动中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尝试用图形和线条的不同组合,创作出变化的太阳光芒;喜欢线描画图案的变化,产生创作的兴趣”。
从孩子们的作品中看出孩子们的创作欲望非常的强烈,不仅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光芒形状,还用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让太阳的光芒变成七彩光;有的孩子还帮助太阳画上笑脸、红通通的脸蛋,每个孩子都画得非常的棒。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美丽的花边》教学反思线描画不同于油画棒画,它是先用线条勾画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然后再对物体进行线条装饰的绘画活动。
上次活动线描画我们已经有过装饰小鱼的经验,孩子们从最初的各种线条练习开始,至今已经逐步学会大胆的进行变形、装饰。
本周,我们继续安排了线描装饰画《美丽的花边》。
我将活动分成三大块,第一大块是欣赏环节,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手帕图片,创设“手帕店”氛围,引导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感受不同手帕的线条美。
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们的衣服都有漂亮的装饰,也用了许多的点呀线呀形状呀。
第二大块是幼儿作画环节。
作画前,教师恰到好处地和孩子们探究点、线、形状都有哪些?你喜欢什么样的?并提出适当的要求:“要用自己认为漂亮的点、线、形状来进行装饰,比一比看谁最会装饰”,激发孩子创作的兴致。
第三大块是作品展示并评价环节。
通过孩子们的相互点评及其教师的重点技能评价,有效提升了孩子线描装饰的创作经验。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1、创设的情景“手帕店”应该依据线条特征有所分类;2、针对该活动目标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示范并指导。
中班美术活动《小熊真可爱》教学反思美是一切事物的开始,引导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老师的职责,今天上午是我们的美术教活动小熊,活动一开始我就直接出示圆形,抛出一个开放性的提问:圆圆的圆形像什么?孩子们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各抒已见。
有的说像皮球,有的说像轮胎,有的说像方向盘,还有的说像达能王子饼干,对于幼儿的回答,我都能够及时地肯定他们的想法,充分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次活动中除了让孩子们掌握小熊的画法外,我还设计了添画环节(给小熊做饼干)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各种口味,各种形状饼干,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幼儿一定要画多少数量,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因些在活动中,我结合我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将生动、形象的儿歌融入教学活动,一方面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记忆、另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活动更具趣味性,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借助儿歌,起到了画龙点晴的效果。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在玩中学、乐成长,目标有效地达成。
正所谓“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无瑕的课堂,只有不断地努力前行,做到更好。
中班美术活动《下雨了》教学反思春雨刚刚来临,这是让幼儿体验雨、表现雨的好时机。
在进行《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向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各种形态的雨以及雨中的情景。
幼儿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为了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我以诗歌《雨中的伞》作导入,使幼儿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投入而有感情诵读诗歌,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诗歌优美的韵律,能让幼儿潜移默化融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
在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以摄影师的身份将诗歌描述成为要拍摄的雨景,在引导幼儿观看雨景、下雨后的幼儿园、上学或放学路上花花绿绿的小雨伞行走在街道上、爸爸妈妈接送孩子、雨披下面骑车赶回家的人……孩子们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对于幼儿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他们画某某物体的画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
中班美术活动《彩色的气球》教学反思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
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段幼儿,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彩色的气球》,让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表现出熟悉的动物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孩子们也喜欢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充满童趣的故事,整节活动以气球贯穿,从激发兴趣出发,通过几个环节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幼儿自信、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幼儿情绪饱满,主动积极。
在具体操作环节,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投入、认真,也能踊跃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节活动,使自己认识到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看、多学、多想、多动一动脑筋,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
中班美术活动《蝴蝶》教学反思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蝴蝶长什么样?它喜欢什么?小朋友纷纷回答:蝴蝶有圆圆的头,有大大的翅膀,喜欢在花丛里等。
我让幼儿欣赏我粘贴的蝴蝶范例,引导孩子想象,怎样表现蝴蝶。
当孩子带着疑问和思考时,接着我结合教具演示蝴蝶的不同动态,变换蝴蝶的翅膀就可以表现不同动态的蝴蝶。
比如:蝴蝶的翅膀扇动就表示它在飞舞,翅膀合拢就表示它停下来了等。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这时,我才让幼儿开始动笔绘画。
孩子们的绘画兴致都非常高,我对他们说:你们想想蝴蝶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画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蝴蝶谁最厉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
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同时,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
因此我在巡回指导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我总给予肯定的评价,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画下去,直到完成。
中班美术活动《坐过山车》教学反思小班到中班的美术活动,幼儿从涂色—添画—到主题画,孩子们从老师画,转变到自己画的这个过程,刚刚踏入中班的孩子们有时候感觉无从下手。
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人物的五官和表情,我们班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开始我引导幼儿开展变脸游戏,让幼儿感知脸部丰富的表情特征,引发幼儿的兴趣。
玩贴五官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五官的具体位置和特征。
我通过让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各种表情,制作纸盘娃娃脸,引导幼儿使用剪刀,剪五官拼贴在纸盘上,展示在墙面上,供大家交流,观察。
这节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情绪也比较高涨,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人物脸部夸张的各种表情,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讨论,孩子们幼儿对脸部五官形象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表情有了进一步了认识。
幼儿作画时,我巡回指导。
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提醒他观察脸部图片或者同伴的表情,让幼儿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作画。
最后孩子们画得有声有色,我让孩子们一一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孩子们讲出图画的内容。
中班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教学反思今天我进行了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是中班的绘本《蚂蚁和西瓜》。
下面是我的活动反思。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
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
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
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在这绘本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蚂蚁在活动中,通过多种疑问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
蚂蚁和西瓜这两个在大小上有极大区别的两种东西会发生什么事情?蚂蚁会把西瓜怎么办?最后又回怎么办?这些个疑团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本故事共有 14 张图片,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蚂蚁会怎样把西瓜搬走? 并来学学蚂蚁搬西瓜的动作,“一个人的时候怎么搬?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四个人搬的动作时怎么样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和孩子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蚂蚁搬西瓜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目标基本达成,并且,在我的提问,孩子们也学会观察图中细微细节,感受蚂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