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18战斗机

F18战斗机

F-18“大黄蜂”战斗机(F-18 Hornet,编号亦作F/A-18)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第四代战斗/攻击机(国际第四代战斗机标准),它也是美国军方第一种兼具战斗机与攻击机身份的机种,基于这个原因,作为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舰载机,F-18的用途广泛,它既可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

该机于1978年首飞,198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雄猫”战斗机退役后,F-18成为美国航空母舰上唯一的舰载战斗机。

中文名称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英文名称F/A-18 Hornet Fighter/Attacker研制时间1978年11月18日服役时间1983年1月7日国家美国制造方麦道/波音/诺斯洛普公司乘员1人(A型/C型);2人(B型/D型)产量1,458架以上目录1发展沿革2技术特点▪机载武器3性能数据4衍生机型▪F/A-18A“大黄蜂”▪F/A-18B“大黄蜂”▪F/A-18C“夜攻大黄蜂”▪F/A-18D“大黄蜂”▪F/A-18E/F“超级大黄蜂”▪F/A-18G“咆哮者”▪F-18 “沉默大黄蜂”5实战情况6装备情况7重要事件1发展沿革研发背景1975年1月13日,由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YF-17在 ACF((Aerial Combat Fighter,空战战斗机)项目中被对手通用动力的 YF-16 击败,F-18飞行图[1]原因是 YF-16 的速度比 YF-17 略快,且其安装的 F-100 发动机已被 F-15 采用,可降低维护费用。

YF-16 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F-16 战斗机,产量超过4500架,至今仍未停产。

失去了美国空军 ACF 合同之后,诺斯罗普公司原本打算就此打住,但美国海军对新战机的需求又使 YF-17 获得了一线生机。

因为70年代初,“雄猫”项目遭遇研发困难,成本不断超支,于是美国海军启动了VFAX(Naval Fighter Attack Experimental,舰载战斗攻击机)项目。

VFAX被设想成一种能取代F-4“鬼怪”、A-4“天鹰”、A-7“海盗II”的多用途战斗机,格鲁曼也提交了“雄猫”的简化型(F-14X)参与竞标,但1974年5月10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宣布不会采购任何“雄猫”的简化型,VFAX 必须要是一种全新的飞机。

1974年8月美国国会考虑到当时的预算无法再担负另一个重大战机研发项目,通知美国海军 VFAX 项目将被取消。

美国国会将原本用于 VFAX 的资金转移到一个新项目——NACF(Navy Air Combat Fighter,海军空战战斗机)上,并指示海军密切关注美国空军 LWF (Lightweight Fighter ,轻型战斗机)/ ACF 项目的竞争结果,并将参加竞标的两种飞机为 NACF 候选机型。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NACF将会是F-16的舰载型,但当时多数的美国海军军官的认为 F-14 能满足所有需求,他们既不需要 VFAX 也不需要 NACF 。

在重重阻力下,美国海军仍持续推进 NACF 项目,并在 1974 年9 月颁布了需求书。

三视图在正式需求书发布的同时,美国海军也宣布将选择单一承包商来研制NACF 。

诺斯罗普认为 YF-17 会是 NACF 的有力竞争者,因为美国海军在传统上倾向双发构型以增加安全性,并且 YF-17 有更大的潜力发展成为装备雷达的多用途战斗机。

但是诺斯罗普没有研制舰载机的经验,所以他们接受了麦道公司的提议,合作为 NACF 项目研发 YF-17 的舰载型。

两家公司签订了协议,条款规定麦道公司承接美国海军的合同的话,诺斯罗普将是最大的分包商,并且诺斯罗普拥有该机陆基型的全部出口权利。

通用动力同样想凭借 F-16 的舰载型参与竞争,通用动力也没有舰载机的研制经验,于是与LTV(凌-特科姆-沃特,总部同样在达拉斯沃斯堡)组成团队,共同研制 YF-16 的舰载型参加 NACF 的竞争。

YF-16 海军型具有美国空军不做要求的超视距雷达。

两家公司达成协议:如果美国空军和海军都选择了YF-16,通用动力将成为空军的主承包商,LTV 则是海军的主承包商。

[2]研发计划F18图片欣赏(21张)1975年5月2日美国海军宣布诺斯罗普/麦道团队获胜,美国海军认为双发布局更适宜海上飞行,另外YF-17的多用途发展潜力更大。

根据最初的计划,诺斯罗普/麦道将研发三种相近的型号——单座的F-18接替F-4“鬼怪”的空战任务,单座的A-18接替A-7“海盗II”的攻击任务,另外还有双座TF-18同型教练机。

F-18和A-18使用相同的机身和发动机,但航电和挂架不同,双座TF-18A保留了F-18A的全部作战能力和武器,但减少了内部载油量。

最终经过论证F-18和A-18最终统一成一种型号,在当时国防部的新闻稿中被称为 F/A-18A,直到1984年成为正式编号。

双座教练型的编号随之改为TF/A-18A,后来又变成 F/A-18B。

尽管没有任何订单,诺斯罗普仍继续研发F-18L陆基型,由于不需要上舰,该机比舰载型轻得多,性能更好。

[3]试飞情况1975年11月美国海军与通用电气签订了F404涡扇发动机的F/A-18研制合同,1976年1月22日向麦道订购了9架单座和2架双座全尺寸研发(FSD)飞机,1978年7月FSD原型机首飞。

为了对F-18有个直观的印象,美国海军借用了第二架YF-17在加州木古角的太平洋导弹测试中心、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试飞中心、加州中国湖海军武器中心进行试飞。

1978年9月13日第一架FSD F-18A(BuNo 160775)在圣路易斯工厂下线。

11月8日该机在圣路易斯兰伯特机场进行了首飞,试飞员时杰克·E·克林斯,克林斯评价原型机容易操控且非常稳定。

1979年1月开始大多数的试飞工作移至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试飞中心进行,9架F-18A和2架TF-18A双座FSD投入了紧张的试飞工作中去。

海军飞行员评价“大黄蜂”稳定性很好,特别是在着陆进场时。

F-18A FSD飞机一共制造了9架,1979年10月30日第3架FSD(BuNo 160777)开始在“美国”号航母(CV-66)上进行舰载资格试飞,进行得很顺利。

在舰载资格试飞进行时,美国海军决定不再把“大黄蜂”分成战斗机和攻击机两种型号,该机性能强大到足以担负双重任务,并把原先决定换装F-18的VF(舰载战斗机)中队和换装A-18的VA(舰载攻击机)中队统一成VFA(舰载战斗攻击机)中队。

1979-81年间“大黄蜂”的研发成本不断上升,国会对此开始关注。

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原先公布的订购数量为780-1,366架(最后削减至1,157架),而作为低成本轻型战斗机的F/A-18价格逼近格鲁曼F-14“雄猫”。

1980年4月第一架生产型“大黄蜂”首飞。

1984年4月1日国防部的公告中正式采用了“F/A”这个怪异的前缀,而在麦道公司的文档中还是 F-18,从此F-18就开始被称为F/A-18。

[4]2技术特点F/A-18是一种超音速的多用途战斗/攻击机,主要特点是可靠性和维护性好,生存能力强,大仰角飞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

据介绍,该机的机体是按6000飞行小时的使用寿命设计的,机载电子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为30飞行小时,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00小时,电子设备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检能力。

到目前为止,F/A-18共有9个型别,有单座的,也有双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编号为CF-18A,澳大利亚的有F/A-18A/B,西班牙的编号为EF-18,还有一种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为F/A-18L型。

F/A-18A为基本型,是一种单座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护航和舰队防空;如果换装部分武器后即为攻击机,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结构布局F-18战斗机重视可靠性和维修性,机体的使用寿命按6000飞行小时设计,其中包括2000次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

机载电子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为30飞行小时,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00小时。

电子设备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检能力。

布局上采用双发后掠翼和双立尾的总体布局F-18 的总体分解布局[5],翼面积为37.16 平方米,以改善低速性能。

机翼为悬臂式的中单翼,后掠角不大,前缘装有全翼展机动襟翼,后缘内侧有液压动作的襟翼和副冀,前后缘襟翼的偏转均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改变机翼弯度,以便在整个性能包线内达到最佳升阻比。

后缘外侧的副翼可作为襟副翼使用进一步增强低速操控性,襟翼和副翼也可差动用于滚转控制。

停降在舰上时,外翼段可以折叠(副翼位于外冀后缘),铰链就在副翼和襟翼的交界处。

翼根前缘是一对大边条,一直前伸到座舱两侧,因此可使飞机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飞行。

机身采用半硬壳结构,主要采用轻合金,增压座舱采用破损安全结构,后机身下部装着舰用的拦阻钩。

检查盖采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

两台发动机间的隔火板采用钛合金。

尾翼也采用悬臂式结构,平后和垂尾均有后掠角,平尾低于机翼,使飞机大迎角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略向外倾的双立尾位于全动平尾和机冀之间的机身两侧。

全动平尾是铝合金蜂窝结构,石墨/环氧树脂复蒙皮,可用于俯仰控制和滚转控制,作为“尾副翼”增强滚转性能。

为了有效利用边条拉出的涡流,F-18战斗机还使用了双垂尾的设计。

双垂尾前移以填补机翼后缘到平尾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了跨音速阻力。

垂尾前移还减少了尾喷管的干涉气流,同时由于不需要在后机身布置垂尾的支撑结构而减轻总重。

进气口布置在边条下方根部,在大迎角下F--18战斗机的进气口[5]边条将进气理顺了再进入进气道,使F-18战斗机具有了大攻角性能。

由于不要求速度达到2马赫,所以就没有使用复杂的可调斜板进气道,而是采用了简单的“D”形进气口,并配有附面层隔离板,两个进气道唯一可动的部件就是边条顶部的放气门。

固定式附面层隔板可将呆滞附面层气流沿着坡道流向机腹和边条放气门释放掉。

垂尾间的后机背安装有双铰链液压控制的减速板,这样在减速板展开式对飞机的俯仰操纵影响最小。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弹射起飞用的牵引杆。

座舱采用气密、空调座舱,内装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风挡和座舱盖分别向前、后开启。

为了增加在航母甲板滑行时的稳定性,F-18战斗机的主轮距增加到3.11米,跪式主起落架[5]粗壮的跪式起落架可以承受着舰时7.32米/秒的下降率。

主起落架向后并旋转90度收入进气道下方的机腹中,双轮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机身。

在机身结构中大范围采用了先进复合材料。

铝合金占了结构重量的50%,合金钢占了16.7%,钛合金占了12.9%。

机翼、垂尾和平尾结构中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机翼折叠接头也是钛合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