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控制技术措施
为控制桥梁沉降,对影响桥梁沉降的地基、桩基、承台、墩身、梁体、混凝土等采取如下方法和措施:
⑴地基、地质条件控制方法与措施
①钻孔桩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
工程地质比较法:根据设计文件中所附地质条件说明,对钻孔中出砟的岩性和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与设计进行对比,判定其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据实进行变更。
②补充钻孔勘探对地质条件进行判定与核实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补充钻孔勘探,以对地质条件进行判定与核实:
当对地质资料发生怀疑时;
当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的地质情况不一致时;
⑵桩基、承台施工中的控制方法与措施
①桩基础施工
采用泥浆护壁时,选用优质高性能泥浆,提高悬浮能力,降低泥皮厚度,并结合机械和高压风清孔、电子测孔仪检测孔底沉渣厚度等,从而提高成孔质量,有效降低沉砟厚度。
提前准备好钢筋笼、吊车,在成孔后尽快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缩短空孔时间(将空孔时间控制在10小时以内),避免桩周土体对桩体的摩擦能力降低。
对成桩质量进行逐桩检测,确保不留隐患。
②承台施工中的控制方法与措施
对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面,认真清理干净,不留松散部分。
对桩头凿除部分,确保将全部夹杂泥浆、石砟的部分凿除。
承台施工中,对承台下的土体尽量保持原状,尽量不受水浸泡,以期使其发挥一定的抗变形作用。
承台开挖后尽早浇筑混凝土,以免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承载力。
⑶墩身施工中的控制方法与措施
对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面,认真清理干净,不留松散部分和浮浆。
墩身一次连续灌注。
当分段浇筑时,其间隔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
并对接触面严格按施工缝处理,加强对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合理安排工期,墩身混凝土灌注至少在架梁前一个月完成,并尽可能提前,以使混凝
土受载龄期延长、弹性模量提高、变形减小。
⑷连续梁收缩徐变控制措施
按高性能混凝土标准施工。
在保证泵送的前提下,选较大粒径的和弹性模量高的骨料以便对混凝土收缩产生更好的嵌制作用。
改进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工艺,合理设置振捣位置、间距和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加强潮湿保温养护,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采用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双指标控制。
严格控制张拉时间,保证梁体张拉时间的一致性,减少梁体徐变差异。
梁体张拉应在混凝土和弹性模量双指标达标后相同的时段内进行,禁止随意推迟张拉时间,造成梁体徐变的不一现象。
利用计算机线形控制软件模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各影响因素导致的挠度叠加并反向加入施工控制过程中,使完成后的梁部线形符合设计线形。
⑸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方法与措施
按照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选定。
选择使用级配好、硬度大的粗细骨料,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
摒弃传统观念,对粗细骨料按照产品对待,切实冲洗干净,认真对待存放和覆盖,避免粉尘和泥含量超标。
在满足运输、输送混凝土的条件下,使用高效减水剂和混凝土二次拌和法,尽可能减低混凝土水胶比,以提高强度和弹性模量。
加强混凝土振捣,避免过振和漏振,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使混凝土在湿润状态下充分提高强度和弹性模量,并避免出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