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传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武汉大学《传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四、传播学 20 世纪 30-40 年代在美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大量借鉴其他学科:政治学、 社会学、心理学…… (一)孕育传播学的条件 政治:美国选举 经济:争取市场、广告 军事:战争宣传(最直接) 传播媒介的进步
2
(二)定义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习,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人怎样受影响、 相互影响,怎样报道消息、接收新闻及思想,怎样受教育、教人、娱乐。 其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展
第二讲 传播学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理论与模式 一、传播学研究概况 (一)西方传播学研究概况 1.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欧洲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德创始 西默尔 (2)美国源流 杜威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帕克 米德: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 李普曼:作为首屈一指的“无冕之王”。拟态环境、刻板成见。
目录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传播学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理论与模式 第三讲 传播者研究/控制分析(一)传播者及其把关人理论 第四讲 传播者研究/控制分析(二)四大控制观念体制 第五讲 传播内容研究/内容分析:符号与意义 第六讲 传播媒介研究/工具分析(一):麦克卢汉及其理论 第七讲 传播媒介研究/工具分析(二)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第八讲 受传者研究/受众分析:关于受众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九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讲 态度研究 第十一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讲 导论 一、传播 传播活动无所不在,太普遍未引起广大注意 “传播是社会的粘合剂” (一)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是对一组信息、符号、意向的分享。”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双向互动的活动。 霍本:“传播即用言语交流思想的过程。” 3.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伯纳德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就是通过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作为媒介的符号传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1.哈罗德 拉斯韦尔 内容分析法的创始人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研究 5W(主要贡献)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广阔道路。 2.库尔特 列文(卢因/勒温) 团体起决定作用 团体动力学:研究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尤其是团体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把关人”理论,指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3.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 哥伦比亚学派的代表 主要贡献:“两级传播”理论,否定“枪弹论”使深入探讨传播及其机制有了可能,开创“有限效果论” 传统。 倡导实地调查的方法、经验性研究 4.卡尔 霍夫兰 二战时,对美的心理训练进行研究(鼓舞士气)
1
4.影响说/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播者对受传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二)特点 1.共享活动; 2.人类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3.是交流的、互动的; 4.存在的前提:传受双方要有共通意义空间(符号、符号解读、符号背景); 5.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二、传播的类型 第一种:四分法: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第二种: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武汉大学《传播学》复习重点笔记
考试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传播者―――――――――――控制分析 传播内容――――――――――内容分析 受传者―――――――――――受众分析 传播媒介――――――――――工具分析/渠道分析 传播效果――――――――――效果分析
参考书目: 张国良(复旦)《订本 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 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传播学的起源与应用》 威尔伯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五、大众传播 (一)定义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 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特点 1.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要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3.传播对象是受众(社会上一般大众); 4.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单向性很强的活动; 6.是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3
控制实验,耶鲁学派的代表 《传播与说服》、《人的态度和可劝服性》 主要致力于传播与态度改变的研究 5.威尔伯 施拉姆 传播学之父,“报刊的四种理论”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经验学派 参考书:喻国明《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研究》 (二)批判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 2.政治经济学派 3.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 4.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参考书:石义彬《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
三、传播的功能 1.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 A 皮亚杰:社交性(试图影响他人)和自我中心性(自言自语使自己获得满足)。 B 托尔曼:传播是一种工具性的行为。 C 斯蒂芬森:游戏说,仅仅获得个人愉快的满足,与工具说对立,对现在传播娱乐化有重要影响。 D 丹尼斯麦奎尔:使用传播媒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取信息功能;发展个性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娱 乐功能。 2.传播的社会功能 1948 年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三大社会功能 A 监视环境:持续不断及时地反映社会的变动,“社会的雷达”,告知功能; B 协调社会:通过传播使人们对环境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议题设置功能、劝服功能; C 传承文化:教育功能 查尔斯赖特,1957 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又加上娱乐的功能(与电视迅速发展有关)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1948 年《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三大社会功能: A 授予地位功能 B 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 C 麻醉精神(耗费大量时间,社会行动愈来愈少) 3.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受传者 (2)四要素说:传者、内容、通道、受传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 5W (4)六要素说:1949。申农、韦弗《传播的数学原理》 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噪音
四、传播学的主要理论与模式简介 (一)模式是什么? 对事物内在结构、外在功能的直观而简洁的描绘,是一个缩略形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目的是 说明一种特殊的秩序、关系或发展。通常以一目了然的形式展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分三类:文字、图表、数学模式 (二)主要理论与模式简介 1.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5.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6 丹斯的螺旋式模式:不断上升、推层出新,积累、扩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是机械的。 其他: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ABX 模式 其它平衡模式及互利模式: 赖利夫妇的传播过程模式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