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一、事故相关基本概念二、事故预防事故预防理论防止事故,首先必须弄清事故发生和控制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

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

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Safety)安全是免遭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

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危险(Danger 作为安全的对立面,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

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

同时,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风险(Risk)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事故.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情况。

事故是意外事件,事件包括事故。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隐患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

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

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香蕉皮的故事某人在大街上扔了一支香蕉皮,接下来发生一系列事情,请判断:哪些是事件,哪些是事故? A(年轻人):一步跨过了; B (中年人):踩了一脚,险些摔倒; C(醉汉):提着酒瓶,踩了一脚后摔倒,打碎了酒瓶; D(残疾人):摔了一跤,划伤了手,还撕破了裤子; E(老年人):跌倒后,摔断了腿。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该原理主要是要表明: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原因的;要想防止事故发生,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作为人祸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事故是可能预防的。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

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

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

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

但是,防止灾害只着眼于事后对策的作法,可以说是从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观点出发的。

而这些则是基于把可能预防的人灾和天灾一视同仁来考虑的。

总之,作为人为灾害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对策,比事故后处置更为重要。

安全工程学的重点应放在事故前的对策上。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这两层意思。

事故的结果将造成损失。

损失可以包括人的死亡、受伤、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原材料、产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付及市场的丧失等物质损失。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工伤事故,造成物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设备或物的事故。

人的事故可分为如下几类:(1)由于人的动作所引起的事故: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和物相撞、人体扭转等。

(2)由于物的运动引起的事故:例如,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绞缠、车辆伤害等。

(3)由于接触或吸收引起的事故:例如,接触带电导线而触电,受到放射线辐射,接触高温或低温物体,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系:“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损失。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被破坏设备的种类,有无负伤者或人数多少,负伤部位或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以及所有的爆炸事故当时发生的地点、人员配置、周围可燃物数量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律不能预测。

也有在事故发生时完全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

即便是像这种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件,如再发生,会产生多大的损失,只能由偶然性决定而不能预测。

因此,为了防止造成大的损失,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预防五原则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因而可以说,事后不管有无损失,作为防止灾害的根本的重要的事情是防患于未然,因为如果完全防止了事故,其结果就避免了损失。

灾害这个概念就是由事故及其损失两部分构成的,同样的事故其损失是偶然的,这个原则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防止灾害的重点是必须防止发生事故。

事故之所以发生,是有它的必然原因的。

亦即,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事故与原因是必然的关系,事故与损失是偶然的关系,这是可以科学地阐明的问题。

一般地说,事故原因常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1)物的原因;(2)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指由于设备、环境不良所引起的;人的原因则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五项,列举如下:(1)技术的原因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物的设计,建筑物竣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2)教育的原因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没有经验等。

(3)身体的原因包括身体有缺陷,例如头疼、眩晕,癫痫病等疾病,近视、耳聋等残疾,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4)精神的原因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怖、不和、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以及白痴等智能缺陷。

(5)管理的原因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人事配备不完善,劳动意志消沉等管理上的缺陷。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一般说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上述五个间接原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以上的原因同时存在。

技术、教育及管理这三个原因占大部份,可以说这三项是极其重要的事故原因。

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原因:(6)学校教育的原因由于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组织的安全教育不彻底。

(7)社会或历史的原因由于有关安全的法规或行政机构不完善,社会思想不开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等。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因此,上述的(6)和(7)两项原因由来是很深远的,要有针对性地直接提出对策是困难的。

但是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同样是防止事故的重要问题。

继发原因的原则就是因果关系继承性。

即:损失←事故←一次原因←二次原因←基础原因后果现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远因只有实施防止对策(断链),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只有正确的事故原因分析,才能选择适当的防止对策。

四、选择对策的原则在前述各种原因中,(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以及(5)管理的原因,这三项是构成事故最重要的原因。

与这些原因相应的防止对策为(1)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以及(3)法制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为三E安全对策,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通过运用这三根支柱,能够取得防止事故的效果。

如果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根支柱,例如强调法制,是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的,它一定要伴随技术和教育的进步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改进的顺序应该是(1)技术、(2)教育、(3)法制。

技术充实之后,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而技术和教育充实之后,才能实行合理的法制。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四、选择对策的原则(1)技术对策技术的对策是和安全工程学的对策不可分割的。

当设计机械装置或工程以及建设工厂时,要认真地研究、讨论潜在危险之所在,预测发生某种危险的可能性,从技术上解决防止这些危险的对策,工程一开始就把它编入蓝图,而且像这样实施了安全设计的机械装置或设施,要应用检查和保养技术,确实保障原计划的实现。

为了实施这样的根本的技术对策,应该知道所有有关的化学物质、材料、机械装置和设施,了解其危险性质、构造及其控制的具体方法。

为此,不仅有必要归纳整理各种已知的资料,而且要测定性质未知的有关物质的各种危险性质。

为了得到机械装置安全设计所需要的其他资料,还要反复进行各种实验研究,以收集有关防止事故的资料。

也可以说,这些正是安全工程学这门学科体系健全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2、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4、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6.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为使系统符合上述基本原则,人们提出了许多种实施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其中最典型的论述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这是由日本学者北川彻三提出的。

1 围板、栅栏、护罩。

2 隔离。

3 遥控。

4 自动化。

5 安全装置。

6 紧急停止。

7 夹具。

8 非手动装置。

9 双手操作。

10 断路。

11 绝缘。

12 接地。

13 增加强度。

14 遮光。

15 改造。

16 加固。

17 变更。

18 劳保用品。

19 标志。

20 换气。

21 照明。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2.防止能量转移于人体的措施 1 限制能量。

2 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

3 防止能量积聚。

4 控制能量释放。

5 延缓能量释放。

6 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 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 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 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

10 提高防护标准。

11 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止损失扩大。

12 修复和恢复。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3、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1)消除; 2 减弱;3 屏蔽和隔离;4 设置薄弱环节;5 联锁;6 防止接近;7 加强;8 时间防护; 9 距离防护;(10)取代操作人员; 11 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