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小学美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1、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适当参与进来给予适当练习,让学生设计自己
的对称图案,激发的表现欲望。
2、重点对万花筒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详细了解。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手工工具。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教师先展示一些范画,观察范画的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画出万花筒作品,突出其对称特征。从而让学生了解人对称图案的基本创作方法。
2、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制作。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1、在具体的实例示范引领下,学生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心理得到了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教学的重难点也迎刃而解。
2、学生制作时间不够,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制作。
1、在学生作业,教师
巡视指导的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优秀作品,
1、教师直接进入课件的欣赏中,太过直接,缺少铺陈。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
比较的方法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3、用来烘托气氛,已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但放乐曲时间过长。
1、欣赏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现在欣赏的图片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艺术类型”,从而在轻松的话题中引入新课。
2、放图片时间过长,导致后面万花筒的制作时间缩短,建议压缩放乐曲的时间。
小学美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三年(2)班美术教师及学生
授课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万花筒》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播放短片,万花筒的图片。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我设计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万花筒图片,以建立初步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
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压缩创设情境的时间,
增加学生制作时间。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指导学生如何制,并对学生进行
间太长,导致辅导调整
时间不足,许多学生掌
握不好。
压缩前两部分教学占用时间,加强对学生制作过程
的指导,使学生基本掌握
设计制作过程。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学生欣赏后可以让学生谈看完后的感想,交流对对称图案的体会。
2、利用图片介绍万花筒的特点,讲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1、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讲解制作过程过于简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