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九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最大盟友对华动手, 下架华为所有产品, 中 国大怒: 要你好看! 英国电信公司称:自己国家 的通讯依赖华为技术的话,那么 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影响,也 会让英国的技术得到阻碍,所以 才会迫不得已做出这个决定,宣 布要中断与华为的合作,并解除 与华为其它项目的合作。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做出了不与华为合作的决定 。从这些情况就可以看出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在 向美国附和罢了。其实英国这么做的原因,还有另外 一个,那就是中国的势力正在逐步增强,已经对他们 的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甚至打破了他们一 直引以为傲的技术垄断,这让他的地位直线下降。
第一框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目标
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中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 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 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夏粮 丰收
工业利润快 速增长
服务业进出口额增 速创新高
世界银行 6 月份发 布:中国经济仍 旧保持强劲发展 态势。
A.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
步向前的过程
B.我国只需要防范金融风险
C.我国的金融风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
D.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砥砺 前行的中国自主品牌在磨砺中不断进步。对 此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这得益于我国在资金、人才、技术等领 域的良好积累 B.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智造”需要大 力弘扬工匠精神 C.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D.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探究与分享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了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我国修订了 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遵守贸易规则,为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 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很多国家认可中国的努力,并与中国保持良 好的贸易往来。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贸易争端也迅速增多。
①这些贸易争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制度不同,夹杂着政治等因素引发的贸易争端; 利用技术优势,针对他国设定歧视性标准;等。 ②这些贸易争端会损害双方的利益,危害国际社 会的和谐稳定,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自身建设的困难
探究与分享
最近家住英国伯明翰的乔纳森发 现,他妈妈以前给他买的衣服、鞋子以 及一些玩具等都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现在却常常是柬埔寨制造 ( Made in Cambodia)和越南制造 ( Made in Vietnam )了。他不明白 这是为什么。
如果乔纳森向你提出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成本 不断上升,使一些原来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迁往劳动力成 本更低的国家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这是“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的 必然过程。
复杂多变的囯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 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 种挑战。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 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迭而导致政 策法规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 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材料: 2018年4月27日,韩国三星正式关闭其在中国大 陆唯一一家网络设备生产企业——深圳三星电子通信 公司。截至目前,三星在中国的用工人数不足3000人 ,而在东南亚地区的用工人数却达到了 14万。纵观这 十年,我们会发现,外资工厂从中国撤离已经变成了 一种非常显著的现象。 2018年年初,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 前景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 趋近美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更是远超东 南亚国家,人均成本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 ,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人力的低成本优势一直 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 这项优势正在慢慢丧失。
问题:我国面临哪些新风险与新挑战?
①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 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需转型升级。
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 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
探究与分享
最近家住英国伯明翰的乔纳森发现,他妈 妈以前给他买的衣服、鞋子以及一些玩具等都 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现在却常常是 柬埔寨制造( Made in Cambodia)和越南制 造( Made in Vietnam )了。他不明白这是为 什么。
如果乔纳森向你提出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请结合上面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贸易争端。
问题: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综观 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 遇期。1、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 动。2、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3、面 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 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 新的局面。
A.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B.面对成绩要有忧患意识 C.面对困难要增强信心,开创新局面 D.小心谨慎,坐等观望,等待奇迹出现
1、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经之路,智能
制造将贯穿整个过程。“中国制造”向“中国
智造”转变的基础有( )
A.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
B.中国的基础设施全球第一 C.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 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 D.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都在中国
2、新华社2018年8月15日报道,随着监管部门不 断扎紧制度的笼子,“严监管”深入人心,杠杆 高企、脱实向虚等金融风险得到了初步遏制。 这表明( )
(多选)放眼世界,我们面临着大好的发展
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
在( )
A.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B.我国经济、科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
定距离
C.如果不能抓住机遇,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
离还将拉大
D.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占据了有利地位
(多选)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新时代意识 ,抢抓新时代机遇,续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这需要我们( )
4、据国家统计局:我国2017年GDP增速为 6.7%,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这说明中 国已在______方面具备了良好积累,为中 国的经济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术
D.资金
5、2018年1月15日,“2018汇丰环球经济及市 场展望”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 2018年中国经济仍然有下行的压力。对此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表明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B.中国经济下行完全是因为全球经济大环境的 影响 C.启发我们加快经济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D.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将困难和挑战转 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请了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最新数据。 阅读上图,你有什么发现?请谈谈你的认识。
1、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
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 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风 险也逐渐暴露岀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 决。
能源、资源、环境的挑战
人口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失业率到底 有多少、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农村土地流 转问题等
2015年11月20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公司 三位高管遭遇恐怖袭击,不幸遇难
东北最大的民营企业辽宁西洋集团在朝鲜 投资的洋峰合作社是中国目前对朝鲜投资最大 的项目,从2007年至2011年,总计投入3000多 万欧元,建成现代采矿厂和年生产50万吨铁精 粉选矿厂及相关配套设施。朝鲜掌握技术后却 提出各种借口单方面撕毁了合同,西洋集团2.4 亿投资打水漂。
中国参与的除联合国以外的其他国际组织
金砖五国
G20
亚太经合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上合组织
一带一路
中非合作论坛
多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 步步向前的过程。在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 了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在未来,我们 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探究与分享
发现:2003 年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在 2007年之后,经济增速放缓,趋于平稳。
中国制造 ---- 中国智造
好的基础。
探究与分享
请阅读以上材料,分析中欧合作的特点,说明其与中国经济发展之 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展示互动
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感悟 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 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 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 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 和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 ③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 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国际)
知识拓展: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 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 家差距甚大。 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 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
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崛起 ,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 不强仍是我国制造业一个突出的特征。当前,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换道超车”的发 展契机。近年来,制造业领城技术成果加速突 破应用,不仅推动高新技术迈出“从追赶到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 跑”的关键一步,而且为产业提质增效和经济 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 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域具备良好的积累 ,为经济发展从“中 ( 1)中国为什么具备了“换道超车”的发展 契机 ? 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
探究与分享
人口素质提高 (人才)
专利数量提升 (科技)
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 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 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 交通等基础设施 具有充裕的资金 了良好的基础。(国内) 建设越来越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