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综合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学院
专业: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姓名(学号):1141440056韦声
1141440057冯铖炼
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通过间壁式换热器进行传热实验,即冷、热两种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两侧流动,两流体不直接接触,通过固体壁面进行传热。
1.测定从传热系数h
由于换热器内的冷热空气的温度和物性是变化的,因而在传热过程中的局部传热温差和局部传热系数都是变化的,工程计算中,在沿程温度和物性变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通常传热系数K和传热温差△t m均可采用整个换热器上的对数平均值,因此,对于整个换热器,传热速率方程可写为
m
即:
式中:Q-传热速率,W;
A-换热器的传热面积,m2;
△t m-换热器两端的对数平均温差,℃;
h-总传热系数,W/m2・℃。
2.传热效率Q的计算
热空气传热量:Q1=m1*c p1*(T1-T2)
冷空气传热量:Q2=m2*c p2*(t1-t2)
考虑到冷空气走换热器的壳程,壳程的外表面存在热损失,因此上传热速率应以热空气
侧来计算。
故Q=Q1
式中: Q1、Q2-热空气、冷空气传热速率,W;
m1、m2-热、冷空气的质量流量,kg/h;
T1,T2-热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t1,t2-冷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c p1,c p2-冷、热空气的定压比热,J/kg・℃,分别根据热、冷空气的定性温度T
、t性查得,其中:
性
3.对数平均温度差△t m的计算
△t m=
其中:
逆流时:△t1=T1-t2△t2=T2-t1
顺流时:△t1=T1-t2△t2=T2-t1
4.热空气质量流量m的计算
式中:V——热空气的体积流量,m3/h;
C ——孔板流量计的校正系数,本实验中,C=1.6889;
ΔP——孔板两侧差压变送器的读数,kPa。
本实验中,可根据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进行计算,即:
式中:MA——空气的摩尔质量,kg/kmol;
本实验中,MA=29.0 kg/kmol;P0——大气压,kPa;P0=101.3 kPa;
R——通用气体常数,kJ/(kmol·K);
本实验中,R=8.314 kJ/(kmol·K);T——孔板处空气温度,K。
R——通用气体常数,kJ/(kmol·K);本实验中,R=8.314 kJ/(kmol·K);
M=V
实验步骤
1.连接电源,开启电源总开关,电源指示灯亮,观察各电压表的示数是220V。
运行“T HXHR-5”监控工程,通讯成功后,开始准备实验。
2.全开阀F6,启动无纸记录仪,在手动(M)调节状态下,将加热调节的比例输出操作值MV设为40。
启动热风机、空气加热器。
3.逆流实验:全开阀F3、F4,关闭阀F2、F5、F7,启动冷风机,调节阀F1、F3,将流量调节至40m3/s。
4.等待2min,记录下当前实验数据。
5.按照步骤4,固定冷、热空气流量,取5组实验数据,将数据记录下来
6.顺流实验:全开阀门F2、F5,关闭阀门F3、F4、F7;通过控制阀F1 和F2 控制冷空气进入换热器的流量为40 m3/h 左右。
7.重复步骤4和5,并记录相应数据。
8.实验结束后,将无纸记录仪上的调压模块的比例输出设为0,依次关闭“空气加热
器、冷风机、热风机、无纸记录仪、电源总开关”,整理实验台。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多组实验数据误差过大,运行情况不够稳定,也许是由于设备开机时间还不够长,
流场还未稳定,设备温度还未到底理想温度。
2.进入热交换器的冷测流体温度不够低,这是因为冷风机产生的热量未能及时排出,
导致冷测空气吸热,温度升高。
3.实验数据受外界因素影响过大,不同时间点测得数据差异较大,所以每组数据得出
的换热系数的不确定度都比较大。
4.实验中出现冷空气入口处的压力随时间会逐渐升高,这很有可能和实验设备的构造
有关。
5.由于设备构造,设备内空气的气压较低,导致空气密度小,从而影响换热的效率。
实验数据处理
顺流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