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听作品”取代“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不受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的使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片、FLASH等新型视听作品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国家版权局于今年3月底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将现行《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六)项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修改为草案第三条第(十二)项的“视听作品”。
并且对这类作品重新定义,《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四条第(十一)项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草案第三条第(十二)项规定:“视听作品,是指固定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技术设备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
从《实施条例》到草案虽然只是“摄制”到“固定”两个字的变动,但却是立法态度的转变,表明不再限制创作视听作品的技术手段,只强调最终的视听效果,遵循的是国际通行的技术中立惯例。
草案如此修改之后,“视听作品”的保护范围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基础上变得更广,以前由于限制于“摄制”技术手段的条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使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片、FLASH 等新型视听作品能够得到保护。
二、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可由当事人书面约定,无书面约定的由制片者享有。
草案第十六条规定:“如当事人无相反书面约定,视听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
制片者使用剧本、音乐等作品摄制视听作品,应当取得作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编剧、作词、作曲等作者有权就制片者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该视听作品获得合理报酬,合同另有约定除外。
视听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剧本、音乐等作品,作者可以单独行使著作权,但不得妨碍视听作品的正常使用。
”
修改之后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可以书面约定,无书面约定由制片者享有,相关作者享有署名权。
视听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剧本、音乐等作品,作者可以单独行使,但不得妨碍视听作品的正常使用。
三、新规定视听作品中表演者权的归属可由当事人书面约定,无书面约定由制片者享有,表演者对其表演的后续利用享有获得报酬权。
草案第三十三条:“如当事人无相反书面约定,视听作品中的表演者权利由制片者享有,但表演者享有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
制片者聘用表演者摄制视听作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支付报酬。
表演者有权就制片者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该视听作品获得合理报酬,合同另有约定除外。
”
该条是草案新增的规定,按照该条规定和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一样,当事人可以约定视听作品的表演者权归属,如无约定则由制片者享有,但表演者享有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
表演者对其表演的后续利用享有获得报酬权。
四、朗山的建议
作为知识产权法专业律师,朗山关注到:国家版权局公布的草案中对视听作品的定义、著作权归属及表演者权归属都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视听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朗山建议,相关单位应及时关注著作权法的修改动态,制定视听作品保护及相关权利行使的全新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机遇。
对于以电脑技术制作动画片、FLASH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及自然人,应先行以合同约定的方式明确相关权利归属,进行权利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