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演建筑视线设计
舞台
大幕线 视点
• 视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
– 观众观看的质量 – 决定了观众厅剖面升起的状况 – 与舞台的高度设定有关
– 与演出的类型有关(注重视觉的演出类型,要求高,注 重听觉的演出,要求较低)
视线设计
• 视线升起设计 ↄ 确定舞台高度:舞台高度应小于第一排观众眼高
镜框式台口舞台高0.60m~1.10m 突出式及岛式舞台高0.15m~0.60m
观演建筑
观众厅设计
视线设计 声学设计 疏散设计
视线设计
• 视线设计要求和图示表达: ↄ 看得见——剖面视线升起设计 ↄ 看得清——平面最远视距控制 ↄ 看得舒服——平面、剖面视角分析表示 ↄ 看得全——平面分析,控制偏座
视线设计
• 视线升起设计 ↄ 确定视点:一般选在舞台面上大幕投影线中点处
楼座最后排的最大视距应满足要求
视线设计
• 平面、剖面视角 ↄ 最大视角不应大于120º ↄ 最小视角不应小于30º
视线设计分析
• 平面、剖面视角
最小视角
表 演 区
最大视角
视线设计
• 平面、剖面视角 ↄ 最大俯角:楼座不宜大于20 ;包厢不宜大 于35 º;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º
视线设计
视觉质量较好, 声场扩散条件较 好。应注意控制 观众厅宽度和前 侧墙张角。
有较好的视角和 视距。应注意音 质设计,以避免 若干声学缺陷的 出现和促使声场 扩散。
容纳较多观众, 充分利用侧墙的 早期反射声能, 有利于混响声场 的扩散。
声学设计
• 平面声线分析
通常观众厅宽度大于30m,前部高于13米,声线分析 较难过关。反射声路程之与直达声路程差应小于17m。
– 这是有争议的问题Fra bibliotek视线设计
• 视线升起设计计算
逐排计算法
B2 B1
C
y1
y2
A
D1 D2
视线设计
• 视线升起设计作图
楼座视线及有横向过道的视线设计
• 横向过道后面的升起要适当加大
沾化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席升起详图
视线设计
• 平面最远视距控制 ↄ 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 ↄ 话剧、戏剧场不宜大于28m ↄ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视线设计
• 视线升起设计 ↄ 确定视线升起
视线升高差C值,即后排观众视线经过前一排观众 头顶时视线升起的高度差。C值,通常取120mm。
视线
• 错排与不错排
– 错排在直线排列时或 许有效,但是当采用 曲线排列时就会出现 一定问题
– 不错排似乎存在严重 的遮挡,但是,当采 用曲线排列时,问题 就不那么严重了
–其余的过道宽度按照其担负的片区容量计算,每100座0.6 米,且边走道≮0.8,中间走道≮1米。
–长排法的边走道≮1.2米, –走道的坡度(纵坡)1:10—1:6,超过1:6的坡度时,改
作为20厘米的台阶。 –池座地坪高于横走道50厘米时,应该设置栏杆。 –两条横过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若靠后墙设置
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
疏散设计
• 坐席排布
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坐位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设 置坐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坐位不宜超过10排。
观众厅内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片区容量相适应, 与安全出口联系顺畅,宽度符合安全疏散计算要求。
走道
–池座首排与舞台前沿的距离≥1.5米(有乐池时1米,设置 残疾人座时增加0.5米),伸出式舞台≥2米。
时应包括该部分在内;伸 出 式 和 岛 式舞台不受此规定的 限制
疏散设计
• 坐席排布
每排座位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短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2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11座。 2)长排法: 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50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5座。
疏散设计
• 坐席排布
坐席排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80m,软椅不应小于0.90m。 2)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1.00m, 软椅不应小于1.10m。
(《建规》5.3.16)
7-13
疏散设计
• 疏散规定
1)观众厅出口均匀布置,主要出口不宜靠近舞台。 2)楼座与池座应分别布置出口,楼座至少有两个独立的出口。 3)观众厅出口门应为双扇门,净宽不小于1.40m,向疏散方向开启,
• 平面、剖面视角
ↄ 最大俯角:楼座不宜大于20 ;包厢不宜大
于35 º;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包包大厢厢于最降大30低俯º,
缩小角最大俯
楼座最大俯
角
角
视线设计
• 平面偏座控制: 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表演区的全部;条件
限制时也应看到80%。
天幕
<=45º
>80%
声学设计
• 剧场声学评价指标主要有:响度、早期反射声、混响
时间、声扩散度、频率响应度、允许噪声和音质缺陷等。
• 影响声场效果的因素有:声源;建筑空间和其界面在
声波作用下的反应,即是吸收还是反射,以及反射方向。
• 保证剧场声场效果的建筑措施:
ↄ 合理的室型和体积; ↄ 合理升起,让声音直达人耳; ↄ 合理设置声反射板和声吸收体,保证早期反射声,避免
声聚焦和超强的延迟反射声等音质缺陷; ↄ 合理设置和声扩散体,保证各频率的声扩散; ↄ 合理的隔声构造,避免噪声; ↄ 合理的声线分析设计
座位,横过道与后墙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10排。
疏散设计
多层建筑观众厅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 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 20 排; 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每排不 宜超过22 个;
(《建规》5.3.16)
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 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 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 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 0.8m。
C
b
a b+c-a<17
声学设计
• 平面声线分析
b+c-a<17
C b
a
声学设计
• 合理的室型和体积
ↄ 观众厅每座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 歌舞剧场 4.5 ~7.0 m3/座; • 话剧、戏剧场 3.5 ~5.5 m3/座; • 音乐厅 3.5 ~5.0 m3/座 注:容积计算以大幕线为界。舞台设有乐罩容积计算
声学设计
• 合理的室型和体积
矩形平面 钟形平面 扇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 曲线形平面 设楼座平面
体型简洁,结构简 单,空间规整,侧 墙早期反射声声场 分布均匀,是中小 剧场、音乐厅常用 形式。
保留了矩形平面的 优势,并减少了舞 台两侧的偏座。是 大中型剧场常用的 平面形式。
有较好的水平视角 和视距条件。侧墙 与中轴线夹角越小, 观众厅中前区越能 获得较多早期反射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