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综合练习3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1~6题。
1.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水文B.气候和地貌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风沙、盐碱、旱涝B.乙—洪涝、风沙、低温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4.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5.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6.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A.乙——水稻、柑橘B.甲——小麦、大豆C.丁——棉花、葡萄 D. 丙——青稞、油菜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邮票上民居判断正确的是()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8.三地民居的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地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③—终年高温多雨D.②—湿热的气候A 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9—10题。
9.与省级行政区B 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 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棉花产地 ②拥有廉价劳动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消费市场广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0.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 的是 (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短缺状况,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③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1. 目前,山东省已基本建成了“数字山东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一张图看山东”的梦想。
“数字山东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采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互联网技术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 图,回答12~13题。
12.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B. 过度开垦C. 开采矿产D.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 实施人工降雨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D. 发展立体农业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4~15题。
14.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 .资金B .劳动力C .信息D .观念 15.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矿产品B .粮食C .工业制成品D .技术16. 最近渤海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 和GPS 技术可以监测 (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3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据此完成17~18题。
17.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⑤地壳运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④⑤18.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 .冰雪融水量不足C .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D .围湖造田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回答19~20题。
“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19. 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 .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 .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 .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 .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20.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工艺流程复杂B .环境污染严重C .水资源短缺D .消费市场狭小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 箭头③和⑤所表示的资源调配具有的共性是( )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C .水陆联运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2.①、②、③、⑤调配的都是能源,其共同的社会影 响是 ( )A .减缓了铁路运输的压力B .可能造成输出区的环境污染C .促进输入区产业结构调整D .增加输出区的财政收入23. 关于④的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调入区该资源是全国最少而调入 B .能使调入区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C .可缓解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D .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4-25题。
2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 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5.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 推广蔗基鱼塘B. 推广水稻种植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 我国新疆地区地形图(图1)及该地气候资料图(图2)图1 图2材料二 近20年来新疆在不断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表1是1990和2006年的农业结构对比,表2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对比。
表1:农业结构(单位:%) 表2:种植业内部结构(单位:%)(1)阅读材料一,简述该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不利的自然条件。
(6分)(2)阅读材料二, 说出近20年来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简要分析新疆种植业内部结构作如此调整的理由。
(7分)27. M 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 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
流域内拥有 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 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
根据下述 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 题。
(16分)资料一:见图1资料二:见表1图1 M 江流域(广东省境内)示意表1 M 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材料三:见图2(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 ,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
(2分)M 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 ,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合理开发利用。
(7分)(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 , 根据表1和图2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阶段。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 起始B. 加速C. 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5分)28.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2:“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 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4 分)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 影响?(4分)时间2040 60 80 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曲线图2(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7分)29.(6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郑国渠系公元前20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
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公里,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
(1)图中为郑国渠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选线方案的优点。
(2分)(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说明原因。
(1分)(3)分析郑国渠的修建在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3分)高二地理期末综合练习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50分)1—5 BDBCC 6—10 DCDAB 11—15 CBABA16—20 CACBC21—25 BABAC二、综合题(50分)26. (13分)(1)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1分)全年降水稀少。
(1分)不利的自然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风沙(沙尘暴)、寒潮天气多;沙漠、戈壁广布。
(答对四点即可得4分)(2)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所占比重小幅下降,牧业比重略有上升;(2分)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
(2分)调整的理由:新疆经济作物品质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比粮食作物高;经济作物需水量比粮食作物少,可节省水资源;政策扶持。
(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27. (16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雨)(2分)(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水资源(7分)(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 (2分)(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2分)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