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交通运输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交通运输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交通运输业》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那么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导入本节新课。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价格等的直观认识。

2.自主思考:请结合生活经验及课本105-108页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

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交流研讨,教师点拨归纳。

承转: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你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吗?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学生自主训练:
1、请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谋划策(客运)。

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

台北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

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3.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三)课堂练兵:在下表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打√号)
1.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0级。

震后,一批急救药品由北京运到雅安灾区,你认为此时宜选用何种运输方式最佳,为什么?
2.上海最近从大庆购买5万吨石油,需要从大庆运到上海,你认为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学生读资料寻找答案,并说明理由。

然后,教师进行思维点拨: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五)你会判断吗?(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判断交流: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列一些同学的做法对吗?
1.上学或放学途中边走边在公路上嬉戏打闹。

()
2.骑着自行车擅自闯入机动车道。

()
3.乘交警不注意时闯红灯。

()
4.偷窃或破坏各种交通设施。

()
5、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该为交通运输业做些什么?。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运输方式中,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的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内河运输
2.“网购”是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最适宜为其服务达到“送货上门”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3.高铁开通后,大部分乘客是商人和公务人员,普通民众出行很少选择高铁。

普通民众出行不选择高铁的主要原因是()
A.速度快 B.票价高 C.舒适性差 D.灵活性高
4.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水运 B.管道 C.公路 D.铁路
5.大庆油田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往大连,其最佳运输方式是()
A.火车装运 B.管道运输 C.汽车装运 D.飞机装运
6.从海南石碌运送500万吨铁矿石到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内河运输
7.目前,济南的交通拥堵问题非常严重,下列解决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合理规划立交桥和停车场
B.鼓励市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C.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车流高峰
D.在市区大力修建高速公路
8.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河运
二、综合题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选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人。

读下面的“北京及周边地区简图”(左图)和北京──广州客运简明时刻表(右表),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平原,B.山脉,C.半岛。

(2)北京的地势特点是。

(3)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

从城市职能分析北京是全国的中心。

(4)读右表,如果湖南省十八大党代表从长沙坐火车去北京开会,要求中午l2点以前报到。

本着厉行节约和便利的原则,你觉得选车次最合适,代表需坐
(时间)的车。

(八)教后反思
从生活化的话题引入,让学生以轻松自然的心态去进入本节课堂,通过有趣的问题引领,让学生在思考中既发现与过去知识可以连接的内容,又能挖掘出隐性的新知识、新问题,
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等方法,将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巧、提高素质三位并举层层叠加的综合目标。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学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