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的判断标准
近年来,社会大众渐渐重视“忧郁症”这种疾病,但是许多人仍然因为不好意思或怕被认为有“精神病”或“神经病”,或被标签化,就算有抑郁症的问题,也不敢到医院和诊所寻求协助,导致丧失治疗先机,而导致憾事发生。
抑郁症包含的几种可能性
像是抑郁低落、挫折、无望、无助、失眠或一直睡、吃不下或暴食(无法控制一直吃)、行尸走肉、一直哭泣,甚至无法控制情绪起伏、烦躁不安、对原本有兴趣的活动兴趣缺失、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想自杀或相死(甚至获救后,仍反复自杀或自残行为)、无法专心或心不在焉、整天没精神或疲倦、没自信、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过度为一件事或过去的事有罪恶感、甚至用酒精或药物来让心情短暂好转、或麻醉自己、逃避困难、封闭自己、不想见朋友或不相来往、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等。
由此可见,抑郁症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严重影响了国家竞争力及社会经济状况。
根据最近国外脑部核磁共振(一种新式脑部结构检查方式)文献报道,在追踪三年后,发现“没有治疗好”的抑郁症患者,会比“治疗好”抑郁症患者或是健康受试者有明显的脑部结构缺损或异常。
抑郁症有时只是炎症“反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心理学家George Slavich研究抑郁症多年,他认为,抑郁症不仅与心理有关,也与生理和身体健康有关。
首先,许多炎症相关疾病都会表现抑郁样行为。
生病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觉得疼痛、疲倦、无聊和不爱动。
这是生物进化中获得的保护性反应,疾病后的这些表现能让我们减少活动,保存体力,应对其他可能的伤害。
这种表现和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并没有差别。
这种相似性表现是否来自共同的原因,或许真的存在共同的基础,科学家首先考虑到的共同原因是炎症。
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为清除有害刺激或病源体,促进组织修复的保护措施,各种促炎性因子会引发人体组织发炎。
抑郁症发病期间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炎症反应都显著活跃。
炎症因子在外周的效应是产生炎症反应,在中枢的作用是启动抑郁样行为。
抑郁症患者不仅有炎症因子增加,也有炎症反应增强,健康人会因为接种疫苗后炎症反应出现暂时抑郁或焦虑状态。
大脑成象研究发现患者注射伤寒疫苗后大脑奖赏惩罚中枢发生改变。
各种炎症相关疾病如生产后、糖尿病、中风等患者都容易发生抑郁症,类风湿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也明显超过健康人。
为促进炎症反应对抗癌细胞,有时候会给癌症患者注射a 干扰素,这种情况下,患者经常表现出抑郁样副作用。
一些科学家开始寻找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原发炎症性疾病,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Turhan Canli教授认为,感染是最有可能的炎症诱因(这个判断似乎过于武断,尤其是当前代谢性或无菌性炎症研究热潮下),他甚至认为抑郁症就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感染并不是导致炎症的唯一原因,高脂高糖饮食能促进炎症反应,饮食中增加水果蔬菜或鱼能避免这种炎症。
肥胖是另外一种炎症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周围分布的脂肪组织,含有大量炎症因子。
/
此外,现代社会导致的社会隔离或孤独也会促进炎症反应,导致抑郁样表现,有人将这种现象比喻为现代社会过敏反应,这可以解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表现为暴饮暴食、懒惰和自我封闭群体的流行病,其本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流行。
当然我们不能为控制炎症反应而过分抑制免疫反应,因为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疾病的基础,但适当控制系统炎症水平应该是一种理想策略。
好消息是临床研究发现,进行抑郁症治疗时合并使用抗炎症药物确实能提高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但是,控制慢性炎症或不太剧烈的炎症并不适合使用传统的抗炎症药物如激素或非激素抗炎症药物,因为这类药物虽然能有效控制炎症,但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副作用,无法长期使用。
于是人们将眼光投向一些能减少炎症反应的营养补充剂如W3脂肪酸和姜黄素,这些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或许莱菔硫烷、白藜芦醇、热量限制或减少含硫氨基酸摄取等措施都有类似效果。
抑郁症的判断标准
在持续半个月的时间中:
1.一天中的多数时候情绪沮丧(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情绪可以表现为易怒)
2.一天中的多数时候,对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明显下降此二者至少得有一个,下面的指针才有判断价值
3.食欲大增大减
4.失眠或睡眠过度
5.运动时无精打采,运动缓慢
6.疲劳没有精神
7.极端的无用感,或不该有的犯罪感
8.没有判断力,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9.反复地想到死或自杀
如果具有5种或以上,请考虑向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求助。
(本文节选自“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