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分析

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分析

教育部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国培计划(2014)”——宁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西北师范大学小学数学1班结题报告课题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姓名:李凤娟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八小学指导教师:王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针对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我校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

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我提出了“小学级数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

1.盲目的多练。

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

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练习是为了不让学生有玩耍的时间。

2.过多的注重书面练习。

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目的在于应付书面的考试。

3.重视封闭性的练习。

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

4.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这样的练习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而为之,只能是机械学习。

5.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

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巩固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研究的方法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作业、作品等方式,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五、研究的对象和时间。

本校四年级学生,研究的时间为一年。

六、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

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与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及《宁夏教育》,另外还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2)分析数学课堂中练习设计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你认为学生如何有效的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的练习访谈。

借此了解学生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看法和老师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一些做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理论研究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

在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教师间进行跨段听课、评课,了解知识究竟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

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

在这一阶段还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

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课题报告。

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并在全校推广。

七、课题具体实施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学校课题研究组制定此问卷,目的在于了解你们对课堂练习设计的想法,以改进我们的教学,使你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在快乐学习的课堂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请同学们认真填写问卷。

谢谢!1.你喜欢数学吗?( )A. 喜欢B. 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C. 不喜欢2. 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A. 有B. 说不出来C. 没有3.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A.老师讲,学生听 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C.无4.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A .喜欢B .还可以 C.一般5.你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吗?A.喜欢 B.还可以 C.一般6.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A.是 B 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C .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7.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什么看法?A.他真勇敢 B.谁让我自己不会呢6.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吗?A .会 B.不会,我担心说错被他们取笑C.有时会,有时不会8 .你认为学习数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A. 听不懂教师的课B. 作业太多C. 数学太难了9. 你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吗?A. 能承受B. 基本能承受C. 不能承受10.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数学课堂练习量:A. 适量B. 有点多,我跟不上C. 很多,我根本做不来11.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A. 与新课知识很相近B. 比新课知识难一点C. 跟新课一点关系也没有请选择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12.你觉得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A. 适中B. 有点难,跟新课内容不同的C. 很难13.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A. 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讲解B. 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C. 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14. 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A. 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B. 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

C. 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15. 你认为数学课堂练习效率高吗?A. 高B. 一般C.不高本次研究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配合一定的访谈进行,是有我校四年级一班40名学生和四年级2班60名学生完成。

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其问卷内容主要要围绕学生是否喜欢做数学练习及其习惯等方面,共设计15道问题。

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设计了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学生存在问题及开放题你认为造成学生不爱做练习原因有那些?,最后把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形成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研究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是有我校四年级一班40名学生完成和四年级2班60名学生完成。

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其问卷内容主要要围绕学生是否喜欢老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及练习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共设计16道问题。

现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形成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对回收学生问卷的逐项统计中,得出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现象:(1)你喜欢哪种授课方式?得以下统计数据:A、老师讲,学生听55%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22.5%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喜欢老师讲、学生听占的比例较大,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学生讲,不喜欢学生小组讨论。

(2)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得以下统计数据: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的同学占80%/从统计数据得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

(3)对平时课堂中,老师设计的练习,得以下统计数据: A与新课知识很相近65% B、比新课知识难一点35%。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一大半老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都和新课的知识想接近。

都是对新知识进行针对的练习。

(4)对于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得以下统计数据:A、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的讲解47.5%,B、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7%,C、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45%.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有一部分学生不用心,知识学的太死了。

(5)对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得以下统计数据:A、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100%B、不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0%C、不能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0%从统计数据来看出,学生都认为数学练习对数学的学习很重要。

第二阶段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形成教学的策略: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最终形成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学模式,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示范、辐射、提升的解决层面上来。

同时对第一批实验年级进行跟踪调查到。

下面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根据知识类别,精心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有效练习题型,比如:新课授完之后,如果是概念易混淆的或计算易出错的地方,就设计一些“我是小医生,看谁能诊断出题中的病因”,来帮助学生对概念准确的理解,如在提高计算速度上,通过“比一比、夺红旗或游戏”等练习,看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又对又快;如果是应用题练习,我们可以将叙述变通为身边的事或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某某同学”把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来解决。

(2)根据内容将课堂练习设计生活化,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