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习题集(带答案)

心理学习题集(带答案)

心理学习题集(带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2、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的反映。

3、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4、体育活动的动力程度,并对其体育活动行为起着目标和定向作用5、运动兴趣的形成途径为:有趣---乐趣----志趣6、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7、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包括应激、动机、人格、心理准备8、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包括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和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9、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包括:体育、竞技、健身10、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

11、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1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3、培养体育兴趣的作用主要包括:指向强化发展14、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15、在团体凝聚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它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团体因素。

16、焦虑从对于心里和生理的影响可以分为认知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从个性和特殊环境影响来说可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1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

18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身体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9体育心理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包括:体育、竞技、健身2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1注意的种类包括:有意注意、无意注意22培养体育兴趣的作用主要包括:指向强化发展23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24在团体凝聚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它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团体因素。

25焦虑从对于心里和生理的影响可以分为认知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从个性和特殊环境影响来说可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26.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团体的心理气氛,其中,它的主要方面是师生对教学的情绪状态;它形成的认知特征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它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师生对教与学的态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漏选扣1分,错选、多选0分)1.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 B )等,运动成绩好。

A.低B.中C.高 D.不确定2.学习( B )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3.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 C )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4.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 A )。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 D.不确定6、心理过程包括(ABC)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 D 回忆过程7、团体凝聚力有哪些的分类(BD)A情感凝聚力 B 社交凝聚力 B 个性凝聚力任务凝聚力8、外界刺激极短时间刺激后,保留在()以上的记忆,被称为长时记忆:(B)A、十分钟B、一分钟C、十秒钟 D、一秒钟9、运动动机的功能(ABD)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促进和强化功能 D.维持和调节功能10、记忆的种类包括:(BCD)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抽象记忆12、感觉的现象包括(ABCD)A 感觉的适应B 感觉后象C 感觉对比D 联觉13、注意功能主要包括(ABD)A选择功能 B 保持功能 C 认知功能 D 调节监督功能14、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ACD)A能力分组 B性格分组 C兴趣分组D友伴分组15、心理过程包括(ABC)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回忆过程16、团体凝聚力有哪些的分类(BD)A情感凝聚力 B 社交凝聚力 B 个性凝聚力任务凝聚力17、下述哪些原则属于心理训练的原则(ABCD)A、自觉积极性原则B、循序渐进C、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D、个别对待与重复性原则21、运动动机的功能(ABD)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促进和强化功能 D.维持和调节功能22、感觉的现象包括(ABCD)A 感觉的适应B 感觉后象C 感觉对比D 联觉24、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ACD)A能力分组 B性格分组 C兴趣分组D友伴分组30记忆的种类包括:(ABC)A 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抽象记忆 D情绪记忆-32下列哪些情感属于高级情感(ABC)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 自豪感33运动动机的功能(ABC)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 .维持和调节功能 D 促进和强化功能34导致应激强弱的因素1、运动员的应激源、2、应对方式、3、动机水平、4、人格5、心理准备等37.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主要以下列动机为主( B、C )。

A、直接动机B、间接动机C、社会性动机 D、个体性动机38.先前学习的动作对回忆后继学习动作的干扰作用,称为( A、B )。

A、前摄抑制B、先摄抑制C、倒摄抑制D、无条件抑制39.以下的几项动作技能中( B、D )属于封闭式的连贯的动作技能。

A、篮球中的罚球;B、自由体操;C、铅球; D、游泳; E、打乒乓球40.焦虑包含有下列情绪状态( A、B、C、D )。

A、紧张B、惧怕C、愤怒 D、压抑41.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有 B、 E、。

A、改善情绪状态B、完善个性特征C、提高体育学习兴趣D、改变睡眠模式 E、改变体育学习态度42.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主要以 B、 E动机为主。

A、直接B、间接C、社会性 D、个体性 E、内外部43.先前学习的动作对回忆后继学习动作的干扰作用,称为 A、 C 抑制。

A、前摄B、先摄C、倒摄D、后摄E、无条件45.焦虑包含有等情绪状态。

A、 B、 C、 E、A、紧张B、惧怕C、愤怒D、压抑E、烦恼46.关于人的智力,表述正确的观点有。

B、 D、 E、A、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B、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C、智力的发展先慢后快D、智力的发展先快后慢E、青少年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7.表象训练,又称 B、 C、。

A、念动训练B、想象训练C、再认训练 D、心理演练 E、模拟训练48.学校体育团体的心理效应有。

(B、 C、 D、 E、)A、社会从众行为B、去个性化行为 C、期望效应D、团体凝聚力E、社会促进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对√,2分;错×,判断正确1分,改正1分)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影响到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

3.长时记忆是信息贮存时间超过2分钟以上的记忆。

(×)4.不能控制的想象是无效的。

(√)5.产生负迁移的两种动作技能间不存在共同要素。

(×)6.竞赛焦虑的突变模型指出,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躯体焦虑。

×7.一般而言,运动能力的发展与体育知识的掌握是同步的。

(×)8.教师对学生的移情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关系不大。

()9.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10.体育活动能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从而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1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影响到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

√12.个体的社会从众现象,表现为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

(×)13.掌握任务定向者寻求“自我参照”。

14.想象的生动性与想象的能力有关。

(√)15.训练封闭式动作技能应尽量减少开放性。

(×)16.根据马腾斯的理论,躯体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

(×)如果球以同样的速度沿水平方向上移动,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看起来移动得慢一些。

√18.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之间没有关系。

(×)19.想象的生动性与想象的能力有关。

(√)20减少动作技能的开放性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控制学生体育学习焦虑状态,最根本的途径应从认知焦虑,以及躯体焦虑这两个方面入手。

×22.某种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能力来补偿。

(√)2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

(×)24.在学生的动作学习中,第一位重要的是表象训练。

(×)25.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活动者的个性特征。

(×)26.人如果越紧张地加以注意,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27.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体育态度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28.专制型领导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组织、无结构、放任自流的心理气氛。

×29.内部想象基本上是动觉想象。

√30.高原期后,练习成绩呈下降趋势。

(×)31.“成绩=唤醒×技能水平”这一公式简要地概括了倒U型理论假说。

(×)32.智力低的人,智力发展的速度慢,停止发展的时间晚。

×33.体育活动能够改变B型行为特征。

×在归因的诸要素中,努力这一要素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作用特别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35.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低速转动的、从450方向来的球,或观察高速转动的、从正面方向来的球时,运动速度知觉的误差都会明显地增加。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运动焦虑概念: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

3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9、内反馈: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信息反馈,它们是动作的自然结果,例如在传球时,肌肉用力的大小、肢体运动的方向、触球的部位等提供的动觉、触觉反馈就是内反馈。

13、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有目的的反复多次地重复进行一种动作。

19、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4、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在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任务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并导致退避行为。

15、体育兴趣: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索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7运动体验:是人通过多种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在运动情境中获得的感受。

18、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20、外反馈:是指由视觉、听觉等提供的信息反馈,它们来源于外部,例如,旁观者的指点、通过录象看到动作的结果等简答题:1、运动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

在活动中,人的身体动作大多是在时间、空间、速度、用力、幅度、节奏等情况下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