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发展(课堂PPT)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 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 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 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 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 所有幼儿。
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思维活动虽
然已经有所发展,其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
•
(一)观察力的特点与培养
1.什么是观察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事 物的能力就是观察力。
2.幼儿观察的特点
• (1)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年龄增长 逐渐发展,从低到高分为三级:
幼儿认知发展与学习
庄浪县大庄教委
Understand the children
• 一、基于《指南》理解幼儿学习 • 二、幼儿的学习从从何而来? • 三、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势 • 四、幼儿认知特点与学习
一、基于《指南》理解幼儿学习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 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 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会咬人了。
3、小朋友的脸是干什么用的?
• 幼1:我的脸可以用来洗脸。 • 幼2:没有脸的话,舌头、牙齿、鼻子、
眼睛和嘴巴都露在外面了。 • 幼3:我的脸是给爷爷奶奶捏的。
4、为什么小孩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不是从爸爸肚子里生出来的?
• 幼1:男的生男孩子,女的生女孩子。 • 幼2:爸爸肚子里都是啤酒,生出来的孩子都
• 儿童认知是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的。认知发展的 基本趋向:
• 第一、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 第二、儿童认知客观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 片面到比较全面。
• 第三、儿童最初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 第四、儿童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是从最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识,是要经历多种水 平或者阶段、由浅入深的。
是醉的。 • 幼3:爸爸没有产假,妈妈有产假。 • 幼4:爸爸是男的,如果生孩子,就会难产。 • 幼5:爸爸生不出来的,因为奶奶没有教他。
• 教育之道:启发潜能!
•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 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 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 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
三、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势
•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
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 强化训练。
•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
西红柿什么时候死的?
• “你们看,这株西红柿死了。” • “不是死了,是蔫了。” • “蔫了就是死了。” • “这株西红柿还没有死。你看,这里还是活的
。” • “哪里还是活的?”
• “这里。我爸爸说,里边干了才是死了。 这里是湿的,就是没有死。”
• “一定是死了,要不放到这里干什么?”
• “我知道了。这一株西红柿的叶子已经死 了,因为它的叶子已经蔫了;但是它的茎 还没有死,因为这里边还没有干。”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依据自己已有的经 验,当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时,他们会创 造自己的“理论”,例如:“是活的。烂了才 是死的。”“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
这样的“理论”是非正式的、直觉的,与我 们日常所理解的“理论”概念不同。有人认为 ,儿童认知的发展就是一系列“朴素理论”的 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 幼1:因为摸到老虎屁股,它尾巴一甩,会 把人的手甩到地上去的,很疼的。
• 幼2:老虎的屁股太大了。 • 幼3:摸老虎屁股是不文明的。
2、怎么样让蚊子不叮我们呢?
• 幼1:请一个保姆在门口守着。 • 幼2:在身上涂点油,蚊子登上去就会滑掉了
。 • 幼3:身上涂点胶水,就把蚊子粘在上面了。 • 幼4:放《摇篮曲》,蚊子就去睡觉了,就不
• “这么说,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 “它是有点死了。”
西红柿死了?
• “你看,这里有一个掉到地上的西红柿。我想 它也死了。”
• “它还是活的。它里边有水。” • “它没在树上就是死了。” • “是活的。烂了才是死的。” • “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吃活的东西”
• 第一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意 乱指,幼儿初期,大多出于这一水平;
• 第二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观察,但遇到困难和干扰不能 克服,不愿坚持;
• 第三级: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 细致观察。
(2)持续性延长:3—4岁幼儿持续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 为6分8秒;5岁幼儿有所提高,平均为7分6秒;6岁开始观察 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平均时间为12分3秒。 (3)细致性有所增加: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 致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和问题。 (4)概括性有所提高: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 间的联系。 (5)逐渐掌握观察方法:幼儿初期,观察时常要边看边用手 点;之后,幼儿有时用点头代替手的指点,有时用出声的自言 自语来帮助;幼儿末期,借助内部言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 知觉。
活动反思:
一株西红柿是“死”还是“活” ,即使一个学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回 答,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人感 到吃惊的是,孩子们居然能如此富有 哲理地讨论这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 让成人常感到不可思议:
蔫了就是死了、黄了就是死了、没有在 地里就是死了、干了就是死了、腐烂了 就是死了、掉到地上就是死了、没在树 上就是死了、烂了就是死了……
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
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
、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
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 二、幼儿的学习从何而来?
• 1、为什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四、幼儿认知特点与学习
• 幼儿学习方式:
•
操作学习、观察模仿学习、
•
交往中学习、游戏中学习
• 幼儿学习特点:
•
主动性、实践性、无意性、
•
直观形象性、个体差异性
•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
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
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