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论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唐耀存摘要本文从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出发,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的定义、要求、特点,从而导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规律与培养方法规律,并对两规律进行了说明与解释,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条理清晰。

本文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培养方式一、什么是技能人才什么是技能人才,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的清楚的,下面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人才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那就是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研发工作、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等,以发现规律、发明创造为主,主要指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等这类人才,主要依靠大学培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体。

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工程设计与规划等,以应用规律、工程设计、生产规划为主,主要指设计师、工程师、工艺师等这类人才,主要依靠大学培养的本专生为主体。

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生产性工作,以完成生产为已任,主要指机长、技工等一线生产人员,主要依靠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为主体。

这里所指的技能一般指从事某项职业的技能,或者指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技能。

人们一般讲技能人才,主要是与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相区别。

最后,还得说一下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以上三种能力的复合,实际上人才都是复合型的。

一般所说的技能人才只是以技能为主,其它能力为辅罢了。

二、什么是高技能人才人才一般也可分为三级,那就是初级、中级、高级。

从而产生了初级技能人才、中级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称谓。

同时也就有了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级研究人才的说法。

这里要注意,高级人才与高级职称的区别,高级人才并不一定具有高级职称,比如本科毕业生就算是高级人才,但可能只是初级职称。

1、高级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级技能人才因职业不同其具体要求会有差别,但都有其共同的基本要求:①、具备相应职业熟练的操作水平。

这是高技能人才的首要特征,是对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要求。

②、能处理生产作业中的常见故障。

这是对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

③、掌握相应职业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有一定理论基础。

这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要求。

正因为高级技能人才要处理生产中的故障,所以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实际上第③点要求是为第②点要求服务的,没有一定理论水平,就不可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与故障。

并且掌握专业理论对技能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2、高技能人才的特点高技能人才以高技能为特点,以高技术水平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基本特点是能独立顶岗,属技术骨干,能独当一面。

高级技能人才,按工种级别来讲,指的就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类人才,当然也包括技能专家与技术能手这类人才,而不是中初级工或学徒工,应是师傅、机长、领班等这类角色。

3、不同级别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差别下面以机器操作工为例来说明不同级别高技能人才之间的差别。

高级工:能独立且熟练操作机器完成生产任务,并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常见技术问题与故障。

属高级生产型技工。

典型岗位为机长。

技师:比高级工能解决更多的生产技术问题与故障,操作速度与水平更高。

属技术型技工。

典型岗位为组长高级技师:比技师能处理更多的技术难题,各项操作水平更高更快。

属高级技术型技工。

典型岗位为车间主任。

由此来看,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区别不仅在技能方面,更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方面,即理论水平方面与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不同。

具体可通过工作年限、理论水平、处理问题能力、量化技能指标这四个方面来区分与考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级别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差别,如下表1所示。

表1:技能等级与职业等级的关系本科学历水平。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都是高级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的复合型人才。

但这种复合型人才实际是以技能为主体现出来,故常按高级技能人才称呼。

因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都是高技能人才,所以也就有了“高技能人才主要就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说法了。

本文以下所讨论的高技能人才指的就是这个概念。

三、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高技能人才成长存在一定规律,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按规律进行。

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要有以下两点。

1、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规律众所周知,技能是长时间反复训练形成的,高级技能更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因此,要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无论理论水平多高,一定的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实训不可能获得技能。

但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对技能形成与提高有促进作用,专业理论水平越高,专业技能成长越快。

所以,理论培养可以缩短实训时间,但理论培养时间与实训时间之和基本保持不变,即总的培养时间不变。

认为理论学的越多,总的培养时间就可以减少的观点是错误的。

高技能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光有技能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技术的获得与技能不同,不一定需要实训,可以通过传授获得。

故要成长为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学习理论知识。

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进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两者缺一不可。

各高技能人才对理论与实训的具体要求如下:高级工:全部生产技能训练+基本的理论知识技师:全部技能训练+专业的理论知识高级技师:更长时间的全部技能训练+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以上理由,可以制定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要求(适合大多数职业),如表2所示。

理由与解释:(1)为什么规定培养2年可以申报高一级资格主要是因为2年晋级比较切合实际,不长不短。

如规定为3年,培养出高级技师最少需要9年,时间太长,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太难太慢,高技能人才会太少,不利于技能人才成长与培养;如规定为1年,培养出高级技师5年即可,时间太短,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太容易太快,高技能人才会太多,技能相对不高,也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与价值提升。

2年升一级有利于控制技能人才的数量、成长速度及各等级之间的相对比例搭配。

但从业必须3年才能晋级。

(2)为什么规定实训年限规定实训年限主要是针对学校培养而言的,因为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在培养中只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训没有重视,实训时间往往是不足的,所以进行限制很有必要。

没有足够的从事本职业年限及实训年限是不可能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特别是实训年限不能少。

即使你从事本职业很长(比如,本专业理论教学很久),但实训年限不满足的话,同样不能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哪怕你是本专业的博士或教授,如果没有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的实训,照样不能成长为本职业高级工,也就是说不能申报高级工。

(3)培养时间与学生学历无关本科毕业、高中毕业申报高级工都需要培养3年。

不是说素质越高,培养时间就短越吗?其实培养时间与学历关系不大,无论学历高低,培养所需年限都是一样的。

因为,高技能培养课程中文化课非常少,主要是专业课与实训课,对任何学历的人来说,学习这些课程所需时间是基本不变的。

当然,素质越高,理解力、接受能力越强,学习进度会快些,学习效果会好些,但不会影响教学计划。

因此,无论你什么学历,只要所学专业与本职业无关,报读高级工都需要3年的学习时间,如果所学专业为本职业范围,培养时间相应缩减。

(4)为什么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就可以申报高级工呢?如果规定申报高一级资格必须要有低一级资格证,那么对工作十几年而又从没有考过资格证的人来说要从初级开始申报,这很不公平也不合理,但如果规定只要满足工作年限就可能申报高级资格的话,也很容易出现虚假申报与盲目申报高级职业资格现象。

因此,本职业资格条件规定只要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就可以申报高级工,不必要有中级工从业2年的要求。

但申报技师必须要求是高级工2年以上,申报高级技师必须是技师2年以上。

这样规定,两头兼顾,比较切合实际。

并且本资格条件为常规条件,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技工,但技能水平确实很高,还可以有其它渠道申报。

2、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规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必须有系统的理论培训与较长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训。

那么理论与实训具体如何安排较好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①、自学成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那些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长期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生产人员,通过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理论知识,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

这种模式成才速度慢,时间较长,成长速度主要跟个人的素质、学习态度与努力程度密切相关。

②、理论为主模式:也就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或者称为学校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学校正规理论培训,然后再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

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培养机构主要有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这种模式可以集中进行理论教学,组织起来较方面,成本较低,但实训相对不足,技能成长相对落后,一般只能毕业实践几年后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

③、实训为主模式:这种模式是先实践后理论,或称为进修模式,是由企事业单位组织进行,以本单位的生产设备作为实训条件,主要是培养本单位人员,由单位聘请讲师或专家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或者由单位派出去进修提高理论水平。

这种模式也就是企事业单位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这种模式相当不错,但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采用,因为培训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培养成才后担心留不住。

④、边理论边实训模式:这种模式是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训同时进行,没有明显的先后次序之分,教学以实训为主线,在实训过程中讲理论。

这种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理论与实训在时间上必须密切配合,二是理论与实训在内容上必须紧密相联。

目前德国的“二元制”模式及我国最近提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属这一类。

这种模式体现了理论与实训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可提高学习效果与成才速度。

但这种模式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即企业配合才能进行,否则无法实施。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边理论边实训模式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最理想最有效,因此可大力推广。

但边理论边实训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故只能逐步推广,稳步推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