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与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技能,带着自学的收获与疑问走进课堂。
目前,笔者主要是通过家长QQ群和“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开展微课的学习与反馈。
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学生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任务;二是登录“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
教师这样在平台中收集学生的困惑很方便,在课堂中教学就进行专题的讲解和组织讨论。
(二)课中知识探究
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图2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1.小组交流,梳理汇总
此环节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二是交流观看微课的收获;三是提出并梳理汇总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疑问;四是整理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单中任务的好的做法。
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能在小组内解决的疑问尽量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从而启发学生不断自主的进行思考。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一课,笔者些环节安排的是让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一,即: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数据,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表示方法。
此环节,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越性,课前前置了教材的例1,为第二环节的开展,预留了时空。
2.集中汇报,聚焦问题
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与汇总,学生已对自学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此环节,是通过小组集中汇报的形式,聚焦有争论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的讨论或者老师的讲解,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课堂的教学目
标。
在《条形统计的认识》一课中,笔者叫一个小组来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列举了三种类型(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天气数据的方法,笔者适时引导,让学生不断比较出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突出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完成了本课对重点教学的任务。
3.体验方法,拓展训练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重点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接下来,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训练,内化知识。
在《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中,此环节,笔者首先出示了微课中显示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再认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与方法。
与学生梳理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注意的事项,特别是本节课中,纵轴上的一格只表示一个单位,并拓展,一格可不可以表示更多的单位,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梳理,就是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单的任务二至四,调查收集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前的相关数据。
此任务的完成,为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提供的便利,这也体现了翻转课堂任务前置、问题前置的特点。
笔者在课中,与学生一起,就调查数据的方法进行梳理,比如,在调查学生出生月份、睡眠时间、喜爱的交通工具等,他们使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并且比较出最佳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的优化思想。
当然,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在后面的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分析就得以应手。
4.系统梳理、总结收获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在结束时,学生谈了收获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梳理了统计的一般过程,即: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
特别讲解了前三者需要优化方法,而数据分析后,需要判断的预测,为我们生活和建设提供方便,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统计观念。
(三)课后内化延伸
到此环节,学生在课前不懂的疑问大部分都解决得差不多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但学无止境,需要不断创设新的问题和起点,促使学生不断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