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养护施工成本质量控制情况分析
作为市政行业,几年来我们加大改造力度,努力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首善区建设标准,构筑高效、便捷、靓丽的城市路网系统,为全区百姓提供更加温馨、舒适和安全的宜居环境。
面对全区如此大规模的市政道路养护任务与提升需求,怎样将有限的养护资金合理、高效使用,一直是我们多年来关注与探讨的课题。
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市政道路养护的主要内容及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市政道路养护成本的分类及内容
1.按养护对象和部位分为:路基、路面、通道及道路附属设施。
2.按养护性质和规模分为:专项、日常、大中修单立项工程。
3.财务核算内容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等。
而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二)市政道路养护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而一个安全、快捷、舒适、环保、优美的行车环境不但有助于提高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日常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展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水平
的好与坏。
所以说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命脉和载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急剧增加的汽车数量也造成市政道路的超负荷运营,大中修年限普遍缩短,道路养护支出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逐年递增。
而作为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部门面对日益增加的养护成本与财政拨款匮乏之间的矛盾如何控制好养护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以最低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优的道路养护效果,确保将工程建设所需的实际成本控制在政府拨款金额的范围内,这也越发体现了成本控制在道路建设、养护施工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二、市政道路养护施工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思想陈旧。
思想理念的因循守旧和缺乏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造成现在的道路养护部门依然还停留在“哪里有病害就补哪里”的阶段,忽视了预防性的全过程常规养护,依然保留了“早期道路无需护,烂了再补也不迟”的错误认知。
由于这种侧重于维修被破坏部分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护成本的增加。
2.没有足够的专业养护人员和养护技术。
我国现有的道路维修和养护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相对落后,而且没有足够的养护人员配置到各个岗位中,道路养护单位也缺乏管理能力,导致养护成本增加,养护效率过低。
道路
养护单位在对市政道路进行维修和养护时,都是以人力养护为主,没有足够的机械设备。
雇佣临时劳动力来进行道路的维修和养护,不仅增加养护成本,而且对路面灾害的处理能力差,导致道路存在安全隐患。
3.有限的养护资金与待养护的市政道路的需求不平衡。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客货汽车量也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市政道路的负荷越来越大,磨损和破坏程度也在逐年加大,导致道路的老化速度加快,养护成本加大,需处理和修复的各种磨损和病害道路也越来越多,而有限的养护资金使得绝大多数市政道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修复,日积月累,造成市政道路长期处在病害上的超负荷运行,道路破坏更加严重,养护成本也就随之越来越多。
三、提高市政道路维修和养护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信息化道路养护管理体制,促进思想观念革新。
建立科学化、信息化、数据化的市政道路管理体系,在市政道路修建时就将道路的生产成本、建设质量和施工方案等各种信息采集并录入管理系统,为今后的管理、养护工作提供及时、快速、有效地数据保障。
同时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形成“主动发现,主动保护,主动养护”的思想。
大力培养养护人才,创新改革养护机械和方法,全面
提升市政道路养护施工的成本控制水平。
2.建立完善的养护成本管理核算制度。
成本预算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也是起始环节。
在市政道路进行维修和养护工程之前,就必须进行成本预算,并在养护过程中加强控制。
市政道路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中间成本难以进行核算。
因此在施工之前,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有计划性的维修和养护方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养护过程中出现成本失控的状况。
只有在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之后,才能够做出预见性的决策,并确定养护定额。
养护定额的确定可以核算出正确的养护费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护效率,还可以降低养护成本。
为了确保养护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可以根据日常维修和养护所需的费用和养护所需周期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计算,形成养护成本核算的基本数据基础,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
3.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加强预防性养护措施。
根据市政道路破损的实际情况,结合道路养护管理部门的资源配置,从全局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养护方案,统筹规划各路段、各项目的施工进度,协调安排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市政道路养护施工的成本投入能够获得相应的效果。
同时在积极开展养护施工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预防性养护措施。
例如:在市政道路还没有大范围出现
脱皮、塌陷、龟裂等道路病害之前,就开始实施维修养护措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抓早抓小抓初萌,防止小瑕疵变成大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养护成本。
4.加强养护人员和养护技术的培养。
就目前来说,我国市政道路路面建设的技术还有路面建设的工艺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道路路面建设材料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
这样,原有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养护工艺被这些后起的先进的材料、技术、工艺所取代。
这对于改善路面的原有结构,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它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够把养护的成本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所以,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基层单位在对新技术进行实验的时候,需要为其提供专项的资金,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和研究所以及相关的高校联合起来。
把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从而使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都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养护工作当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笔者以为,如果想要将目前这种养护技术落后的现状更好的改善,仅仅靠大力采用新工艺等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相关的技术型的人才。
将培养技术型的人才和技术型的工人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中,是市政道路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把相关的养护人员的素质提升起来,对养护人员进行必要
的培训,还可以时常搞一些如技术比赛活动。
上级部门也应该健全相应的技术人才培训机制,把专业人才的分配渠道理顺好,从人才的角度和技术的角度把成本节支的潜力挖掘出来。
5.不断加大市政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
政府要逐步增加道路养护费用的投入,根据市政道路养管事业机械化、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提升市政道路养管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水平。
一是要按照现有道路等级和养护要求,及时购置新型道路施工机械,提高市政道路养护机械化水平。
二是要增加日常管理维护经费预算,便于养护单位适时开展维修工作,避免专项资金集中大修,干扰城市交通正常秩序。
三是要优化干部职工结构,推动干部队伍和一线职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总之,市政道路在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市政道路养护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更是市政道路管理的核心内容。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不仅有利于道路养护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